图片由舞阳一高提供
■本报记者 杨 旭
“一站上讲台,我就有着很强的责任感,因为我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在日前的采访中,张军政对记者说。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以火一样的热情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多年来,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得到学生及家长的认可。
乐于创新的张军政一直走在班级管理的探索之路上,总是在不断思考、总结。在班级管理中,他实行小组责任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轮流管理班级一周。在小组内,成员轮流担任值日班长,每天总结班级情况。他通过“人人都是班级管理者”的管理模式,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上理想的大学是高中生的第一要务。张军政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在班会课上,他以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帮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张军政喜欢旅游,常与学生分享祖国名山大川的美景,为学生减压的同时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还为学生播放名校纪录片,或与学生一起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最美孝心少年》《变形计》等节目,带领学生阅读《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你凭什么上北大》等励志佳作,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一名学生就像一颗种子,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才能茁壮成长。”张军政说。平时,张军政既心系优等生,又关注后进生。“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才能促使他们‘发光’”。张军政说,对待后进生,要坚持多谈心、多鼓励、多帮助。尤其是一些经常犯错的学生,他坚持问题不解决不撒手的原则。许多人眼中的“熊孩子”在他的悉心呵护下,成功走进了大学校园。
张军政的班上有一名学生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缺少父母关爱,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进入高二后,这名学生因成绩不断下滑,开始自暴自弃。张军政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刻联系他的家长,并与各科任课教师和他身边的同学交谈,想方设法帮助他。张军政在平时给予这名学生特殊关爱,经常与他谈心、帮他做心理疏导。同时,张军政还与其父母取得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建议他们多给孩子一些关注。在张军政的引导下,这名学生重拾信心。“老师,我什么都明白了,谢谢您。您看我的表现吧。”这名学生满怀信心地对张军政说。今年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作为班主任,最重要的是引导和陪伴,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成长的烦恼,陪伴他们一起成长。”张军政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十年来,他先后被市级和县级教育部门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