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2年11月1日 星期

十年磨一剑 做好老布鞋


张彦磊在制作布鞋。

■文/图 本报记者 尹晓玉

近日,在召陵区万金镇张庄村舒走制鞋厂,“85后”小伙张彦磊正一针一线纳着千层底。在他的身边,几名大娘大婶正忙着剪裁底样、绱鞋、楦鞋。今年35岁的张彦磊传承家族手工布鞋制作技艺并不断创新,在满足自己生活需求的同时,也让老手艺在新时代重新绽放光彩。

记者初见张彦磊时,他的话不多。但一提到布鞋,张彦磊的眼睛就亮了起来,人也变得自信健谈了。“布鞋在我国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据考证,最早发现的手工布鞋是在山西侯马出土的西周武士跪像所穿。”张彦磊说,2009年,千层底手工布鞋制作技艺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的手工布鞋是手工纳底,具有柔软舒适、透气吸湿的特点,深受群众喜爱。随着工业的发展,很多手工艺制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手工布鞋也不例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舒适、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们的文化传承意识也逐渐增强,手工布鞋重新受到群众喜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彦磊重拾家族手工布鞋制作,并将之发展成自己的事业。

手工布鞋制作技艺已经在张彦磊家传承了近百年。张彦磊的母亲杨玉杰少女时期就从家中老人那里学会了制作布鞋的手艺,张彦磊自幼穿着母亲做的千层底布鞋长大。母亲安静地坐在屋门口纳鞋底的情景,是他至今仍觉得很温暖的画面。

“2012年的一天,我看到母亲坐在家门口纳鞋底,儿时的记忆一下涌上心头。当时,‘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这句歌词在我脑海里循环播放。我就想,如果我们家的手工布鞋能唤醒更多人的记忆,也是一件不错的事。”张彦磊说,从那天开始,他便跟着母亲学做布鞋。烧糨糊、刮鞋底、剪制底样、圈边、填制千层底、纳鞋底……用了半年时间,他掌握了手工布鞋的制作技艺。

2013年,张彦磊到河北一家手工布鞋厂去学习。半年后,他回乡创立了自己的品牌——舒走手工布鞋。

记者在张彦磊的工作室看到,他专心致志地做着布鞋,双手各拿着一枚针,串联起棉线,左一针右一针,交替着将鞋帮和鞋底绱在一起。屋内摆放着许多做好的布鞋,每一双都凝聚着张彦磊的心血,也见证着他精湛的手艺和十年如一日的匠心。

一双布鞋看似简单,制作过程却相当烦琐。“我做的千层底布鞋,沿用传统手工制作方法,做一双鞋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缝制2000多针,耗时两三天。”张彦磊说,如今,他做布鞋已经不再为增加收入,而是为了内心的追求。看着一双鞋经过时间的打磨在手上成型,是他最幸福的事情。

为更好地将传统手工布鞋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张彦磊将精力用在对传统布鞋的创新上。他经常外出考察手工布鞋的流行趋势,在自家传统手工布鞋制作中融入现代流行文化元素。2020年,张彦磊在召陵区万金镇张庄村创办舒走制鞋厂,既生产纯手工缝制的布鞋,也有机器加工的布鞋。他手把手培养工人,目前已有30多名工人。

为了制作出更好的手工布鞋,张彦磊不断打磨自己的制作技艺。好的产品只有走出去,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张彦磊经常带着自己制作的手工布鞋参加各种展会,以提升舒走手工布鞋的知名度,获得更多订单。

努力就有收获。如今,舒走手工布鞋已经走出漯河,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历经岁月沉淀的“指尖技艺”发展成了“指尖经济”。“附近有不少村民来参加制鞋技艺培训,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手工技艺的同时,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张彦磊说。

如今,舒走手工布鞋已成功申报召陵区非遗,张彦磊成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在我看来,每一双手工布鞋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有着现代化工业生产所无法取代的乡愁记忆。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将布鞋制作这项传统手艺发扬光大,让更多人了解我国的布鞋文化。”张彦磊说。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