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韩月琴
洒满夕阳的阳台上,玫红色的烧汤花正热烈地开放着。我就坐在它的面前,沐浴着落日的余晖,欣赏它的模样。
今年春天,朋友给了我一盒烧汤花的种子。回家后,我特意找了一个大花盆,配好土、浇上水,把那些圆鼓鼓的种子密密地撒了一层。可是过了很长时间,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因为没有遇着合适的花草,那个花盆也一直没有再种东西。忽然有一天,花盆里居然钻出一个小嫩芽,是烧汤花的苗!我惊喜不已: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天上的云彩多了,不定哪片能下雨。因为仅有这一株,我像对待失而复得的宝贝一样精心呵护着它,天天给它浇水,生怕它活不下来。可是,它好像并不领情,就像俗语说的“跟吃了铁疙瘩一样”。它似乎不怎么长,一个夏天快过去了,依然还是一棵小苗苗。我想,这种生活在乡野的花朵实在是不能适应城市封闭阳台里的闷热环境。
秋初,天气渐渐转凉,阳光开始柔和起来。这株烧汤花居然像是吃了增长剂一样疯了般往上长,个头儿越来越高,枝条越来越粗,叶子越来越茂盛。一个多月后,我的烧汤花已经长成了健壮的大植株,茎秆绿中透着红,叶子是卵状的三角形,枝上又生枝,挨挨挤挤的一大片,让我越看越喜欢!从十月中旬开始,它似乎停止了生长,不再抽出新的枝叶。但我发现,它每个枝头的顶端都长有一团紧紧包裹着的嫩芽。应该是花苞吧?我这样猜测。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那青色的嫩芽越来越鼓、越来越大,慢慢分散开来,长成了一个个花苞。花苞有明显的五瓣,中间鼓、头上尖,像是从枝叶里伸出了一簇小小的子弹头。
看着它们,我喜出望外,仿佛马上就要看到鲜艳的花朵了!花苞越长越长,黄色慢慢变绿,绿色渐渐转成玫红色,这个时候的花苞更鼓了,饱胀得好像马上要破裂一样。终于,在这深秋的傍晚,迎着火红的夕阳,它悄悄地绽开了美丽的笑脸。自此,烧汤花每天傍晚都会静静地开放,有时两三朵,有时五六朵,给我那翠绿的阳台平添了一抹玫红,也给这金黄的秋日平添了几分特别的情趣。
这一株烧汤花,在春天的土壤里默默积蓄力量,在夏日里与闷热抗衡,在初秋时节里拼命生长,在冬日来临之前深情舞蹈。这一切都深深地感动着我——植物尚且如此,我们在困难面前是不是更应该永不言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