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名词“雨水”和二十四节气之一“雨水”,权威汉语工具书均认为其读音相同。如《现代汉语词典》:
【雨水】yǔshuǐ 名 ①由降雨而来的水:雨水调和。雨水足,庄稼长得好。②二十四节气之一,在2月18日、19日或20日。
一个读音,两个义项,《现代汉语词典》显然认为“雨水”是一词多义。然而,在笔者方言里,两个“雨水”却有读音差异。在莱州方言中,“雨水”一读“yūsuī”,一读“yùsuī”。为何如此?需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雨水”的词义入手。
《礼记·月令》:“(仲春三月)始雨水,桃始华。”郑玄注:“汉始以雨水为二月节。”“始雨水”,就是“开始降雨”。表示节气的“雨水”,显然是动词性结构,其词义就是“降雨”。其动词性体现在“雨”字上。
“雨”作动词用,读“yù”,其义为“下、降落”。《说文解字》:“雨,水从云下也,一象天,冂(jiōng)象云,水霝(líng,水滴零落)其间也。”古文献中“雨”用作动词,表示“降落”的例子并不鲜见。如《诗经》名句“北风其凉,雨雪其雱(pāng,雪盛的样子)”,“雨雪”即“降雪、下雪”。又如《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是说仓颉造出汉字时,上天降粟米,鬼神夜里嚎哭。下雨也可以说成“雨雨”,如《莱州府志·祥异》(乾隆版):“十七年四月初一日,胶州雨黄雨,沾衣尽黄。”而“水”特指“雨”,在古汉语里并不少见。如《格物粗谈·天时》:“立夏、夏至日晕,主水。”是说立夏和夏至日如果出现日晕,这预示着雨水多。
着眼于二十四节气名称内部系统,也可知道“雨水”的“雨”是动词。二十四节气是古代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所划分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二十四节气对农耕步骤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节气名不少是由动词或形容词为核心组成的述语性词语。由此可推知,“雨水”应该是动词性结构,其词性来源于动词“雨”。
既然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雨水”的“雨”是动词,那么按照读音传统,“雨”是应该读yù的。
当然,语言中习惯成自然的现象时有所见,是否要把二十四节气之一的“雨水”的读音予以更改,还需要更多的讨论,因为这涉及“雨”作动词的读音在现代汉语中到底如何科学统一的问题。据《咬文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