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4月18日 星期

牡丹园里


■王 剑

1990年的那次同学聚会,多亏了牡丹为媒。

在孟津求学期间,我们高三文科班的四个同学喜欢明争暗赛:比谁起得早,比谁背书快,比谁的考试成绩好。比来比去,大家惺惺相惜,就成了好朋友。班主任“坐山观虎斗”,戏称我们为“四大金刚”。高考一揭榜,“四大金刚”榜上有名。

第八届牡丹花会前夕,“四大金刚”就早早约定,要在洛阳植物园的千姿牡丹园聚一次。那时候,城市之间来往的交通工具还是绿皮火车,车次少、票难买。即便买到了“硬板票”,还多是站票。好在大家热情高涨,还把这次出行称为“开往春天的火车”。

当时,我们四人都是胸佩校徽的大学生,正是年少轻狂的年龄。走在植物园的小道上,大家颇有点儿“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感觉。各色牡丹似乎也在迎合我们的心意,开得饱满、热烈,牡丹仙子似乎把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轰轰烈烈地使出来了。整个公园犹如花的海洋,掀起一波又一波香艳的波涛。

在香气里穿行,我们突然有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李君精于历史,他转转眼珠,挑起了话题:“你们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牡丹?”

“因为美呗!”杨君率先接茬,“牡丹之美,在于其美丽多姿和雍容华贵。看到牡丹绽放,人们总会想到美好、想到盛世。因此,牡丹常被视为吉祥、富贵、繁荣、幸福的象征。人们带着想象中的美而来,又携着现实中的美而去。说是赏花,实际上寄托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杨君一直在研究美学,听了他的话,我们忍不住点点头。

“不过,我倒觉得,看牡丹其实是在看自己。”一向温文尔雅的宋君反驳道,“牡丹的身上蕴藏着励志故事,一个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据我研究,牡丹早先算不上什么名贵花木。可是因为偶然的机缘,出身乡野的牡丹脱胎换骨,成了皇家园林里的‘上宾’。至于牡丹蜕变过程中到底深藏着什么玄机,我一直感到好奇!”宋君喜欢哲学,他的思考似乎也有一定道理。

“看牡丹,也是欣赏一种个性。”见大家把目光投向我,我也亮出了看法,“牡丹有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它被武则天逐出京城后,不媚上、不俯就、不苟且、不妥协,‘植于不凡,立于不依,盛于不溢,富于不嚣,卓于不败,奉于不悔’。这种凛然正气和高贵品性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偏爱。”

“嗯,这是文学化的一种理解。”李君见没难住大家,继续问,“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跑到洛阳看牡丹呢?”

见我们面面相觑,李君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还是我来说吧。洛阳是九朝古都,千百年来不断在湮灭和重建中轮回。可以说洛阳这座城市的命运与牡丹的命运极其相似。牡丹的盛衰荣枯,就是洛阳这座城市沧桑与活力的见证。洛阳爱牡丹,国色照帝都。城因花增色,花因城荣光。这也许就是前世早已注定的缘分……”

“小伙子们,胸襟要开阔嘛。牡丹既然是繁荣昌盛和幸福美满的象征,那就不应该只属于洛阳,而应该走向全国,成为国花啊!”我们惊讶地回头,原来是一位儒雅的老者。他见我们争论得激烈,也忍不住插了话。

“高论,实在是高论!”老人的话如拨云见日,令我们心服口服。

那天中午,我们出了植物园仍然意犹未尽,便在一家羊肉汤馆里又争论了半个小时。顺便说一句,洛阳的羊肉汤味道鲜美,与牡丹的品性很是般配。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