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湾古镇演出活动现场(市文化馆提供)
■本报记者 尹晓玉
画展、非遗展、文艺演出、艺术培训……“五一”期间,市文化馆举办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共29场,不仅为全市文化旅游市场的繁荣发展助力,也丰富了群众的文娱生活。
非遗绽放魅力
“这些泥塑、面塑产品造型饱满、制作考究,让人心生欢喜。孩子近距离观看制作过程,非常兴奋,对传统手工艺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我买了一些‘说文解字’古香。古香不仅芬芳四溢,还传播了漯河的汉字文化。”……4月29日,在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我市的非遗文创产品展示现场聚集了不少游客。
当天,2023年中国(漯河)美食嘉年华开幕式在临颍县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举行。陈氏木梳、“说文解字”古香、河上街泥塑、召陵剪纸、赵氏面塑、刘氏面塑、中原木雕、贾湖陶等14个省、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齐聚非遗文化生活馆,现场展示非遗文创作品,吸引大批游客驻足观看,仅开幕当天就吸引5000余名游客参观、采购。
文艺演出致敬劳动者
4月28日至5月4日,市文化馆组织40余名文化实践员分别在市骨科医院、市文化馆门前广场、郾城高中,开展“春芽行动”漯河市文化实践员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以“弘扬奉献精神 关爱劳模健康”“五月繁花·梨园似锦”“扬五四精神 展青春风采”为主题,以戏曲、歌曲、相声、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坚守在一线的劳动者致敬。
一周时间内,文化实践员共演出近50个节目,丰富了群众的节日生活。
沉浸式文化体验
“文化馆真是我们的终身美育学校!工作人员节假日也不休息,让大家趁假期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五一”假期,走进市文化馆的群众纷纷表示,他们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假期。
市文化馆“艺梦·幸福人生”公益课堂放假不停课,300多名学员利用假期到这里学习模特、形体及少儿戏曲、语言表演等课程。除了线下不同场次的群众文化活动,馆内小剧场还循环播放《战狼》《长津湖》等红色电影。千余名群众在市文化馆沉浸式体验艺术之乐,度过了一个丰富精彩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