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5月9日 星期

朱贵良:醉心花鸟 笔耕不辍


朱贵良

■文/图 本报记者 尹晓玉

“以前在网络上看到过朱先生的作品,这次能现场观看他挥毫泼墨,感觉非常震撼。”5月6日,知名国画家朱贵良在市文化馆现场创作,令慕名而去的书画爱好者赞叹不已。为进一步繁荣我市国画创作,近日,由市文广旅局主办、市文化馆承办的“乡音乡情”朱贵良先生国画展在市文化馆举行。记者采访了朱贵良,为读者揭秘他的艺术人生。

1955年,朱贵良出生于舞阳县吴城镇寨子朱村的一个书画世家,祖父朱荣轩是画家,父亲朱全一曾在舞阳县担任美术教员。受家庭环境影响,幼年时期朱贵良就展现出绘画天赋。在同龄孩子打打闹闹的时候,他喜欢静静地观看祖父和父亲画画,有时也会临摹他们的作品。

1975年,朱贵良跟随姐姐到甘肃兰州打工。1983年,他回到舞阳老家。出于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他正式跟父亲学绘画。为省钱,他用父亲裁下来的废纸作画。1996年,朱贵良再到兰州,开了一家粮油店,边做生意边进行国画创作。对一幅作品满意时,他就将其贴到自家粮油店的墙上。慢慢地,墙上贴满了他的作品。有一次,兰州一位中学美术老师到朱贵良家的店里买油,看到满墙画作后,认为朱贵良非常有天赋,鼓励他不断学习、坚持创作。得到专业老师的鼓励,朱贵良更坚定了信心,把业余时间都用到了创作上。寒来暑往,几乎每天晚上他都在昏黄的灯光下作画,经常画到后半夜。时至今日,追忆学画经历,朱贵良表示,吃的苦都记不起来了,只记得沉浸在画画的快乐中。

经过不断学习,花鸟鱼虫在朱贵良笔下栩栩如生,他成为知名画家,作品被国内外书画爱好者购买、收藏。2003年,甘肃省举办国画展,朱贵良的作品《朵朵花儿向阳开》入选。“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大型展览,最后获得优秀奖。”朱贵良告诉记者,那次获奖对他鼓励很大,也坚定了他走职业画家之路的信心。

2012年,朱贵良放弃了经营多年的粮油生意,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书画高研班进修。后来,他成为一名专职画家,主攻花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建中央画院兰州分院常务理事、中国汉唐书画院副院长。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坚持创作,讴歌时代、讴歌美好生活。他的作品线条粗犷大气,用笔苍劲有力,着色淡雅明快,气韵生动,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展览并获奖。2022年,朱贵良的作品《喜梅图》《报春图》《难得糊涂》等被《中国当代百名杰出书画艺术家》一书收录。

谈及为何在家乡办画展,朱贵良表示,年纪越大,对家乡的思念也越强烈。接到市文化馆的邀请后,他立即着手挑选作品。本次画展共展出了他各时期的国画作品百余幅,包含《紫气东来》《富贵长青》《松鹰图》《回首》《莲年有余》《大美中华》等,以写意花鸟为主。这些作品既展示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又饱含热爱家乡的情怀。“对祖国和家乡的爱恋,让我觉得一景一物、一人一事皆美好。这些画表达了我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和祝福。”朱贵良说。

国画创作之于朱贵良,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寄托。年近70岁,他依然每天花六七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创作。“只有真正把书画融入生活,全身心地去感悟,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朱贵良说。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