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天气还不是太热,很多人都想和大自然亲近一番,但目前蜱虫也进入活跃期。蜱虫有哪些特点和哪些危害?怎么预防蜱虫叮咬?
蜱虫俗称草爬子、狗豆子等,一般为红褐色或灰褐色,身体呈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到黄豆大小不等。吸血后,虫体可膨胀至花生米大小。蜱虫的种类繁多,活动的高峰期是在5月~9月,冬天基本不活动。蜱虫主要生活在山区、郊外、森林等草丛和植物上,还比较喜欢在动物颈部、耳后、腋窝等皮肤较薄的地方叮咬或附着。
作为“吸血天团”中的一名悍将,雌性和雄性蜱虫都吸血,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使人得病。蜱虫叮咬人后可使人体产生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比较轻微,但严重者可引起“蜱瘫痪”,甚至呼吸抑制。蜱虫可传播多种疾病,如森林脑炎、莱姆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就是网络报道较多的蜱虫病,直接接触此类病人的血液或分泌液就有可能感染发病。
可以从以下几点预防:1.尽量避免在蜱虫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野外活动结束后仔细检查身体及衣服,以防蜱虫叮咬或附着,携带的宠物也要检查。2.建议穿长袖衣服,戴帽子,袖口、领口、裤腿要扎紧,不要穿凉鞋。衣服穿光滑偏浅色的,这样蜱虫不易附着,一旦附着也容易辨认。3.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涂抹),可维持数小时有效。在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上喷洒杀虫剂,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
发现蜱虫叮咬如何处理?蜱虫叮咬时不痛不痒,常叮咬或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如果发现蜱虫附着在身体上,不要生拉硬拽,也不要用镊子等工具直接将其拔除,避免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应尽快到最近的正规医院救治。医生会在叮咬处消毒后进行局部麻醉,之后用镊子将蜱虫去除,随后再作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伤者状况。一旦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泻和皮肤瘀斑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齐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