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天气并未完全转凉,高温持续,人也极易倦怠、乏力。夏天阳气升发,散布于外;秋天阳气向下降,要往回收。秋季养生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防“秋老虎”。初秋天气由热转凉,此时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但立秋并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炎夏的余热、暑气一时间还难以完全消散,“秋老虎”虎视眈眈,天气逐渐转向干热。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因此,此时贪凉须有节制,切忌猛吹空调并远离冷饮。同时谨防秋瓜坏肚,食用瓜类要适量,以避免引起胃肠道疾病。平时可多灸大椎、关元、神阙、足三里等穴位,有利于阳气提升,减少“秋燥”症状。
二是保护中焦。立秋时节湿热交蒸,最容易损伤中焦脾胃,导致脾失运化、胃失和降,出现腹胀、反酸、胃痛等情况。可以用竹叶、薄荷、金银花、白茅根、车前草等泡水代茶饮,以清体内郁热;也可以吃点赤小豆、芡实、薏米、冬瓜这些祛湿的食物。少吃生冷油腻的东西,避免损伤中焦脾胃之气。
三是滋补养阴。立秋时节处于夏秋的转换之际,阳气由生长转为敛降。辛味主散。辛辣刺激的食物会激发阳气散布于外,不利于阳气的收敛、沉降。酸味主收涩。酸味的食物有利于阳气的收敛、沉降。这时候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葱姜蒜这些调味品也要少放。可以吃点山楂、乌梅、桑葚等酸味的食物,有助于顺应阳气的运行规律。另外,酸味的食物可以搭配甘味的食物,达到酸甘化阴的效果。
四是平和情绪。秋季养生要养肺。忧愁过度容易伤肺,所谓“悲则气消”。肺气虚弱时,机体对外来不良刺激的耐受能力下降,人也较易产生情绪变化。所以立秋后宜安神定志、平和心态。郭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