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外出游玩时,要注意预防寄生虫病。
肝吸虫病。主要因进食生鱼、虾而感染,会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并伴肝肿大或其他肝胆系统疾病。预防措施是不生吃鱼虾。
肺吸虫病。主要因生吃、腌吃或醉吃螃蟹、蝲蛄或喝含有肺吸虫囊蚴的山泉、生水而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严重感染者可出现癫痫、瘫痪、失语、视力减退等。预防措施为不要生食石蟹(醉蟹)、蝲蛄,也不随意饮用山泉、生水。
黑热病。主要因白蛉叮咬而感染。主要症状为长期不规则发热、盗汗、消瘦以及进行性脾大、轻度或中度肝大、全血细胞减少和高球蛋白血症,或有鼻衄及齿龈出血等症状,通常在感染后3个月至6个月发病。预防措施为住宿时尽量使用蚊帐或用蚊香等,外出时可在身体暴露部位擦清凉油、风油精等。
包虫病。犬是包虫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因犬感染后排出的虫卵污染蔬菜、牧草与水源,使人感染。包虫病主要侵害的有肝、肺、腹腔、盆腔、脾、肾、脑等,人往往在感染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临床症状。预防措施为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在牧区旅游用餐时尽量不要生吃瓜果蔬菜,避免与狗密切接触。
带绦虫病。主要因生食含活带绦虫幼虫的猪肉、牛肉或猪肝等导致,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化不良、消瘦等症状。多虫体感染时可引起肠梗阻、肠穿孔、阑尾炎、腹膜炎等并发症。预防措施为尽量不吃生肉或未煮熟的猪肉及动物内脏。
棘颚口线虫病。主要因喜食生鱼而感染。感染后幼虫可在人的体表或内脏中移行,引起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出现匐行疹或间歇出现皮下游走性包块。局部皮肤表面稍红,有时有灼热感和水肿,伴有痒感,疼痛不明显。预防措施为注意饮食卫生,不要进食生鱼、生泥鳅及生黄鳝等。
血吸虫病。主要因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主要症状为发热、腹泻为痢疾样大便且带血和黏液、肝脾肿大、咳嗽、胸痛、血痰,晚期病人极度消瘦,出现腹水、巨脾、腹壁静脉怒张等严重症状。预防措施为不在有血吸虫病报告地区的湖水、河塘、水渠等自然水域里游泳、洗脸或洗手洗脚等。
疟疾。主要因蚊子叮咬传播。症状为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重症患者可出现昏迷、重度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症、循环衰竭或休克、代谢性酸中毒等。预防措施为防止蚊子叮咬。胡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