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9月18日 星期

梨园之花 香溢沙澧
——豫剧王(素君)派艺术在漯河传承发展纪实

王派艺术创始人王素君先生(左五)为弟子杨文丽(左三)颁发任命书。

■文/图 本报记者 尹晓玉

9月15日晚,豫剧王(素君)派经典剧目演唱会暨首届王派全国戏迷唱腔大赛颁奖晚会在市豫剧艺术中心举办。现场,获奖选手及来自豫剧王(素君)派艺术传承基地的演员们表演的王派经典剧目,让观众大饱眼福。颁奖晚会现场,王素君先生为亲传弟子杨文丽颁发了“王(素君)派传承人”任命书,并嘱托杨文丽做好传帮带,为传承王派艺术竭尽全力,培养更多优秀的戏曲接班人。

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是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2006年,我省申报的豫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90岁的王素君先生是豫剧舞台上少有的“生旦两门抱”名家、豫剧“汴京三王”之一。她5岁学艺,7岁登台,初攻旦行,后介生行,以饰演文小生为主,逐步创建和完善了一个全新的豫剧声腔流派——王派,塑造了小二姐、秦香莲、刘兰芝、祝英台、袁玉梅、岳飞母亲等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

王素君先生亲传弟子杨文丽是市豫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漯河市剧协副主席,代表作有《白莲花》《七星剑》《必正与妙常》《王金豆借粮》《香囊记》等,塑造了韩本、佘太君、潘必正、王金豆等一系列舞台艺术形象,先后荣获首届黄河杯观众最喜爱十大演员金奖、第六届黄河戏剧节表演一等奖、河南省第十四届戏剧大赛文华表演一等奖等奖项。她主演的《七星剑》多次在央视播出,并受邀赴国外演出。

我市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戏曲事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觉践行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来抓,全市戏曲事业发展呈现令人振奋的可喜局面,在业界和戏迷心中有了“看好戏,找漯豫,文武大戏数第一”的美誉。为在我市大力传承发展豫剧事业,2022年6月,杨文丽以市豫剧艺术中心为依托,以传承发展豫剧王(素君)派艺术为宗旨,创办豫剧王(素君)派艺术传承基地。一年多来,通过名师教学,复排、演出经典剧目等方式,培养戏曲新人,举办戏曲文化相关展览、讲座等,不断传承发展豫剧艺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我市戏剧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该基地已复排大型豫剧古装喜剧《桃李梅》和大型豫剧古装戏《必正与妙常》两部王(素君)派经典剧目。由王素君先生亲授,著名戏剧家石磊先生执导,杨文丽领衔主演的传承版《必正与妙常》,重现了豫剧王(素君)派经典。今年以来,杨文丽带领弟子在河北、安徽等地以及我省其他城市演出传承版《必正与妙常》百余场,场场火爆,部分演出现场观众超万人,引发社会各界人士对豫剧的关注和支持,获得群众广泛赞誉。

“王派艺术传承基地的宗旨是传德、传戏、传人,培养戏曲接班人,歌颂新时代,为人民演唱。”王素君说,基地成立一年多来,年轻演员在唱功和表演方面进步很大,希望他们今后再接再厉,能把戏曲文化发扬光大。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