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玲玲
二十四节气、诗词、廉洁,当这三者邂逅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呢?年初以来,源汇区纪委监委组织开展的“诗画传廉韵”活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诗词爱好者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融合廉洁文化、家风文化,创作了一批具有新时代风貌的诗词,传递清风正气。“截至目前,我们收到了200多件作品。”该活动相关负责人说。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探索大自然和社会人文的智慧结晶,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漯河四季分明,具有黄河文化的典型特征,是华夏农耕文明的核心区域,也是二十四节气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廉洁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我们就想以廉洁文化为主方向,结合二十四节气,创作一些诗词作品。”该负责人说,活动启动后,来自各行各业的诗词爱好者积极参与。
如今,这些诗词作品先后被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纪委监委网站和公众号选用、转发,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记者打开网站链接发现,每一个主题创作开始前都有关于节气的解释以及与廉政建设的关系,而后是相关诗词作品。以处暑为例,开头即是处暑的释义,随后附以《处暑》为题的诗词。“处暑表示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此时昼暖夜凉,极易导致秋燥、秋乏。党员干部当廉洁修身、戒骄戒躁,以清醒的头脑、饱满的精神、奋斗的姿态担当作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大家的创作热情,营造尚廉的社会氛围,助力廉洁文化建设。”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