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3年9月18日 星期

习练太极拳 健康常相伴


太极拳爱好者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太极扇。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近年来,太极拳在我市得到普及和发展。9月16日,记者采访了太极拳这一群众体育活动的普及和发展情况。

“太极剑、太极扇、太极刀等都属于太极拳运动中的器械类。太极拳运动门槛低,容易推广,我市太极拳的群众基础非常好。目前,全市有近50个太极拳辅导站,遍布公园、社区、广场。其中,发展最好、人数最多的就是红枫广场太极拳辅导站。只要天气条件允许,每天都有太极拳爱好者习练。”漯河武术协会主席牛国栋告诉记者。

9月16日早上6点多,在红枫广场,伴随着优美舒缓的音乐,200多名太极拳爱好者在老师的带领下缓缓起势、弓步、握拳、推掌……大家动作轻盈敏捷、刚柔并济,在一张一弛之间,尽显太极神韵。“老师,这个动作这样做准确吗?”“老师,手该怎么放?”一套拳结束后,学员们相互交流着,围在老师跟前请教,老师则耐心地讲解、示范。

“我们有五个班,初级班是针对零基础的学员,我们手把手、一步一步地教,中级班以复习、规范动作为主,高级班以参加表演、比赛为主,养生班全部为老年人,以锻炼身体为主,陈氏班以陈氏太极拳为主。每个班都有老师免费教学员。”红枫广场太极拳研习会(辅导站)秘书长索建华告诉记者。

索建华与太极拳结缘,要从2013年说起。“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养生文化。当时,我被太极拳独特的魅力所吸引,非常想学,但苦于找不到地方。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红枫广场遇到了太极拳习练者,得知红枫广场有太极拳辅导站,便毫不犹豫加入其中。”索建华说,“当时网络没有这么发达,老学员自费外出学习,回来后当老师,义务教大家。对于零基础的学员,更是手把手地教。”

凭着对太极拳的热爱,索建华很快由学员成长为老师。“大家为了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很难得。所以,每次聚在一起练拳时都非常开心,大家也相处得非常好。”索建华说。

多年来,太极拳已经成为索建华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早上6点左右,索建华都会来到红枫广场,与其他老师一起带领大家练太极拳。尽管是义务教学,索建华却乐此不疲。“过去,我身体弱,经常感冒,睡眠也不好。现在,我身体很好,很少感冒,睡眠质量也很高。所以,我是太极拳的受益者。”索建华说,练太极拳不仅能强身健体、陶冶情操、调节情绪,还能广交拳友。

对于太极拳在我市的发展,索建华如数家珍。“早在1995年,二三十名群众自发在黄河广场练习太极拳,成立了黄河广场太极拳辅导站,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其中。由于场地受限,2013年,练拳地点改到了红枫广场,并更名为红枫广场太极拳辅导站。”索建华说。辅导站成立以来,面向社会义务传授太极拳和健身气功技艺,先后培训学员1000多人。很多学员成为周边健身站点的业务骨干,分别担任站长、教练员和各级别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现在,辅导站有教练30余人,其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1人。

作为国家级社会体育辅导员,索建华致力传承和推广太极拳。“太极拳不仅是一个体育项目,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传承和发扬太极拳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索建华说,除了现场教学,他和团队老师录制了教学视频,对每一个动作的角度、方向、手势、眼神等进行了详细地讲解与示范,方便学员学习。同时,他和团队老师还组织学员举行太极拳比赛、表演,走进学校、社区、公园、景点等进行推广,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我们会再接再厉,把太极拳发扬光大,为全市全民健身运动作出新的贡献。”索建华说。

■延伸阅读

2020年12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标志着太极拳作为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得到了广泛认同。

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的太极拳,既是一门刚柔并济、内外统一的传统拳术,又是一项颐养性情、强身健体的大众运动,现已成为国际赛事的体育项目和最受欢迎的健康运动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太极拳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太极拳组织。习练者达数亿人。太极拳已然成为人类健康交流的语言和工具,成为人类文化交流、维系感情的纽带。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