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9月18日 星期

侯集肘子


刘朝阳正在制作肘子。

■文/图 本报记者 杨 旭

说起舞阳县传统美食,侯集肘子不得不提。在当地,肘子是人们走亲访友、款待亲朋的硬菜,也是外地人到此必尝不可的佳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侯集肘子有何不同之处?9月7日,记者来到舞阳县侯集镇一探究竟。

51岁的刘朝阳和妻子王巧红在镇上做肘子已有30余年。从18岁到饭店打工,到如今经营自己的饭店,刘朝阳把半辈子的时间都花在了怎样做好一只肘子上。

每天早上7点,刘朝阳都要到早市上采购新鲜的肘子。前蹄是最佳选择,肉质瘦多肥少。肘子提前一天开始加工,才能保证顾客吃到的每一口都软糯入味。因此,每天傍晚是刘朝阳最为忙碌的时候。

肘子制作工序较为复杂,大体分为4步,每一步都需要全神贯注。

焯水。清水洗净的肘子,与葱段、姜片、料酒等一起放入锅中,加水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几分钟后即可捞出。

上色。为了炒好一锅糖色,厨师需要不停翻炒,掌握好火候,直到糖汁翻出绵密的泡沫,及时加入清水,再将肘子放入其中,为它们裹上一层焦红色的外衣。

油炸。油温六七成热时将肘子放入油锅,炸至表面金黄捞出,肘子中多余的油脂此时已被炸出,吃起来外脆里嫩。

卤煮。刘朝阳煮肘子用的秘制调料和香料有数十种。经过4个小时以上文火慢煮,这些香料的味道深深沁入肉中。

此外,一锅老汤,也是刘朝阳的镇店之宝。每到饭点,刘朝阳经营的饭店门口总是停满了车辆。为了满足外地食客的需求,刘朝阳购置了真空包装机,方便顾客外带。

在侯集镇,售卖肘子的商户众多。侯集肘子声名远播,可是当地人更习惯称呼它的小名——樊哙肘子。

据史料记载,樊哙一生跟随刘邦征战四方,立功无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樊哙在鸿门宴上“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的形象深入人心。有趣的是,这里的“彘肩”就是生的肘子。当时,樊哙持盾闯营救刘邦,项羽看他勇猛强壮,先赐给他一大杯酒,樊哙一口喝下。接着,项羽又命人拿来一条未煮熟的猪前腿,樊哙将盾牌放在地上,用佩剑在盾牌上切这块生肉吃,足见其忠心护主,豪气干云,异于常人。

刘邦称帝后,封樊哙为舞阳侯,封地就在今舞阳县一带。后来,侯集镇的人们为了纪念樊哙的英勇事迹,就在肘子前加上了樊哙的名号,并且不断改良制作方法,使之成为一道家喻户晓的名菜。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