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曼
在电话里和母亲聊起日常。每天下午她都会送大侄子和小侄子去附近的图书馆看书,然后返回家里做晚饭;等弟妹下班的时候顺路去图书馆接回两个孩子。母亲说起这事的时候,我的心不由得就温暖起来。
这份温暖,是弟妹给的。
弟妹和弟弟是大学同学。俩人很勤奋,毕业后工作、恋爱、结婚、买房全凭两个人的努力,终是在心仪的城市有了自己的家。他们刚毕业那几年,有一次聊天时弟弟对我说,他和弟妹还没穿过五十元以上的鞋子呢,平常也是只吃萝卜白菜。听得我心疼不已。他们两人很少能休完整的假期,平时不是在学习,就是在考试——弟妹说,现在的时代进步太快,不允许一个人止步不前,要不断地充电才行。这样相伴在弟弟身边的弟妹,不禁让我心生敬意。
父亲母亲跟着弟弟弟妹一起生活。我离他们远,饮食起居自是照顾不到。弟弟的工作单位离家远,父亲和母亲有个头疼脑热的全靠弟妹照料。前几年父亲要做心脏搭桥手术,等我请了假乘车赶到时,弟妹已经请了一周的假,给父亲办了入院手续,并安排好了大小事务,挂了权威专家的号,只等约好的时间进行手术。弟妹虽然话不多,却总能让人安心。
后来,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每每说起父亲和母亲,弟妹都会说母亲帮了他们很多。有母亲在,她和弟弟才能安心工作。有时,母亲和父亲闹了别扭,我劝母亲的时候,弟妹也经常劝她说:“妈,您在咱家是最重要的。您开心了,咱一家人都开心;您不开心的话,我们都会跟着不开心的。”这本是我这个女儿该说的话,却是弟妹随时宽慰着母亲。
两个小侄子慢慢长大。提起他们,父亲自豪地说:“每次他们的爸爸妈妈买了吃的回来,他俩都会先拿给我和你妈吃。是你弟妹把俩孩子教育得这么好呀!”每周末和弟弟他们打视频电话时,我都少不了要看看俩侄子,对他们说:“喜欢什么就给姑姑说,姑姑给你们买。”小侄子总会兴奋地说:“我要吃棒棒糖。”我说:“我给你们发红包,你们自己去买。”大侄子听了连忙说:“姑姑,那你给我发一块钱吧。可以给飞飞发两块钱。”犹记得,之前大侄子得知我生了病,请他妈妈代替他发给我一百块钱红包,并叮嘱我要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大侄子也不过六七岁,全家人早上喝的粥,经常都是他在头天晚上准备好食材放进电饭锅里提前准备好的。从母亲的话语里我得知,弟妹平时很注意保护俩孩子的好奇心,常鼓励他们动手尝试。俩孩子更是乐在其中。
几年前,我和弟妹聊起业余生活,我俩都说要学一门乐器才好。如今几年过去了,只有弟妹还坚持着。我时常在视频电话里听她弹奏,弦音悠扬,很是动听。前段时间弟妹还参加了国家大剧院的演出,我们一家人都为她感到骄傲。尤其是俩侄子,看妈妈时眼睛都是发光的。弟妹和弟弟工作很辛苦,业余还给自己添了许多事情做。母亲看在眼里难免心疼,嫌他们对自己要求太高、让自己太累。我便用最通俗的语言把“父母的不断成长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这句话解释给母亲听,告诉她有一个终身学习理念的妈妈对于家庭有多重要。
母亲那一代人从土里刨食,勉强给得了我们温饱,哪顾得上自己?我告诉母亲,如今我们吃穿不愁,有条件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自是要和孩子一起进步、越来越优秀的。母亲是读过书的,她自然懂得我说的话。
记得曾看到过一句话:一个房间应该感觉被收藏而不是被装饰。如果家是一间房,是弟妹把她的优秀融在了家里的角角落落,温暖了家人且给了家人无尽的力量。那房间里虽没有华丽的装饰,却值得每一个家人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