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彩霞
“对患者负责,对生命敬重”是市六院(市心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段红霞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多年来,在神经内科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许多危重患者转危为安。
“我以为我爸不行了,没想到你们又把他救活了。”一名中年女子眼含热泪,紧紧拉着段红霞的手说。今年年初,年近七旬的赵大爷因突发中风,造成大面积脑梗塞。段红霞带领神经内科医护团队立即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护。其间,赵大爷出现意识障碍,心功能一直很差,生命垂危。面对紧急情况,神经内科医护团队沉着冷静、大胆细致,一系列抢救措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终于,赵大爷脱离危险,半个月后顺利出院。为表达感激之情,赵大爷的家属给段红霞写了感谢信。“患者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段红霞说,做医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病人康复。
市六院神经内科是市级重点专科,设有神经内科专家门诊,包含脑血管病、心理咨询、睡眠障碍、癫痫、运动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康复门诊等,拥有磁共振成像、128层64排CT、脑血管成像、24小时脑电图录像监测、经颅多普勒等先进的医疗设备,满足专科业务发展以及患者的需要。该科建立了一支专业的人才梯队,拥有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该科每年邀请省内专家来教学、查房,并选派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学习,快速提升年轻医生的专业能力和科室整体治疗水平。
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该科主任段红霞付出了大量心血。从医23年来,她始终投身脑血管病的诊疗、研究工作,带领团队先后发表30余篇国家级论文,参与市级科研成果5项,为科室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目前,该科医护团队能常规开展并独立完成脑卒中筛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癫痫及癫痫大发作持续状态的急救、各种类型老年痴呆的个性化治疗以及帕金森病、神经遗传疾病、神经肌肉病变、神经免疫性疾病的诊治。该科室依托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快速提升诊疗服务能力,在脑血管疾病及疑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该科成功开展了神经介入手术,从2022年7月至今共成功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术50余台、保护伞下球囊扩张颈动脉支架植入术3台、颅脑动脉瘤密网支架植入术1台,也成功抢救了很多危急重症患者,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社会健康服务为一体的专业科室。
“如果没有咱神经内科,就没有现在的我。”今年78岁的郭大爷躺在病床上,右手握着医护人员的手几度哽咽。住院时,郭大爷伴有肚子鼓、便秘等情况。为此,他一度失去生活的信心。察觉到这一情况的神经内科护士长张欣不论工作多忙,每天都会到病房与郭大爷聊天,并鼓励他积极治疗。家人的话郭大爷听不进去,但医护人员的话他还是愿意听的。在张欣等医护人员的劝导下,郭大爷改变了心态,积极配合治疗。这件事在张欣看来只是一件小事,病人家属却从这一件小事上看到了科室人员的责任心和爱心。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把患者的生命等同于自己的生命。该科医护人员不折不扣地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医学是科学。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上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早一分钟到医院,就多一分痊愈的希望。在临床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患者因为缺乏医学常识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遗憾终身。”段红霞说,为了增强群众的健康科普意识,该科在院内门诊部、住院部电子屏循环播放脑卒中防治知识;在“世界卒中日”“世界高血压日”为居民测量血压、进行卒中风险评估,并现场演示脑卒中康复手指操。同时,该科医护人员还多次到基层医院开展教学指导、巡讲培训活动,帮助基层医生掌握卒中患者的急救措施,并定期邀请脑血管病患者参加健康科普讲座,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目前,市六院已经开辟一条急性卒中救治绿色通道。“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脑梗死可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其中脑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类型。急性脑梗死常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眩晕、意识模糊、肢体偏瘫、言语障碍,严重者甚至昏迷、死亡。这时争取超早期治疗,在发病4.5小时内尽可能静脉溶栓,可以使死亡率、致残率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段红霞说,重病患者还需要进一步治疗,如鼻饲、留置导尿管、静脉营养等。在此基础上,该院还开通了“网上护家加”平台,为出院后的患者提供后期护理服务、家庭医护上门服务等。
“深研医学,用爱行医。”市六院神经内科医护团队将进一步规范卒中中心建设,优化卒中急诊救治流程,继续开展健康义诊、科普讲座活动,为更多群众普及健康知识,守护广大群众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