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增绿、提质、添彩”三大主攻方向,全力提升人居环境,让居民深深感受到出了家门就是诗与远方。我市文艺工作者积极行动,坚持“文化点亮城市”理念,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创作了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艺作品,多角度呈现家门口的诗和远方。本期起,本版开设《家门口的诗和远方》专栏。欢迎投稿,敬请关注。
水墨袁集
■谭艺君
青砖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百年老屋诉说沧桑往事,遒劲古树托举悠悠岁月,玉带般的村渠蜿蜒流淌,粮囤、古井、石磨缓缓铺展旧时光……一个冬日的上午,我们来到舞阳县保和乡袁集村,仿佛走进了一幅生动的水墨画。此时,村庄的数百亩樱花还没有烂漫绽放,五彩缤纷的灯光节也没有点亮夜空,葡萄产业园里甜润的“阳光玫瑰”还没有引来采摘的游客,而烙馍高手“打擂”袁家宴的浓浓烟火气已慢慢消散,整个村庄宁静而富有诗意。追随淙淙的流水行走在平坦整洁的街巷,我感到乡情乡愁正在这个村庄、在这幅水墨画中蔓延浸染开来。
我们入村就看到一个“显眼包”——袁家宴美食园。这是一幢两层四合院式仿古建筑。踏进气派的门楼,中式庭院古朴典雅,主屋、东西厢房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木雕窗棂古色古香。前不久,袁集村举办了首届烙馍节,吸引周边二十多名民间烙馍高手在袁家宴摆开擂台,制作烙馍、焦馍、菜馍、油馍等多种特色美食。麦秸在鏊子下熊熊燃烧,擀面杖忙个不停,烙馍散发清香,人们在熟悉的味道中重温童年记忆、寄托绵绵乡愁。此刻,院子里摆放的几个鏊子余温尚存。明媚的阳光流泻进来,在房檐上涂抹金黄的色彩,透出融融暖意。
瓦蓝的天空飘荡着几朵白云。漫步村中,莲湖碧波荡漾,凉亭古朴典雅,步道曲径通幽,古井、石磙、石槽、磨盘展示着历史的厚重、尘世的沧桑和乡村的味道,让人生出无限乡情。
袁集农耕博物馆外观是一座巨大的粮囤。村渠在博物馆前流过,渠水中芦荻顶雪,摇晃着驱不走的乡愁。两棵高大的古树已脱尽青绿,枯墨画出的枝柯擎着高高的鸟巢,鸟群起起落落。走进博物馆,耧车、桑杈、木锨、耙子、曲辕犁、锄头等生产工具,风箱、簸箕、斗、笸箩、陶罐等生活用具,带着指纹、体温、汗水和泪水,接受时间的摧折和照耀。曾唱出满天星辰的纺车、曾照亮黯淡岁月的油灯,向尘世回馈最后的光芒,淌出往日的热和暖。抚摸旧物件、探寻旧时光,我们借此望见这片土地上曾经天空的蔚蓝、大地的金黄、河流的清澈,获得心灵的抚慰。这是最温暖的共情——无论承受多少风雨、穿越多少黑夜,只要心怀热爱、勇敢奔赴未来,即可与春天撞个满怀。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王文元的故居是一座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宅院。故居坐北朝南,建于清末,现有堂屋、庭院、竹园、莲湖。由砖、石、瓦构筑的三间堂屋原为其母亲的起居室,东西两间为休息室,中间为客厅。六兽屋脊,凤凰脊首,凤纹瓦当,砖雕门楣,彰显了中原古建筑的建造技艺和厚重民俗文化。庭院幽静,翠竹青青。庭院后面的莲湖碧波荡漾,据说夏日莲荷盛放美不胜收。此时沉静的湖水温柔地怀抱着周围民居古色古香的倒影。
每座村庄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记忆。乡愁藏在耕耘桑梓的往事中,也藏在人间烟火和民生百态里。袁集所在的位置,在东汉时期是许昌到南阳的古官道必经之处,曾设有皇家行辕。明、清和民国时期,这里随着沙澧河漕运的兴盛而形成小运河码头,舟楫穿梭,桨声帆影,货物集散,往来繁忙。小运河上游为甘江河、下游为澧河。据说小运河的水是甘江河满溢后自然流淌到低洼处形成的,淙淙河水汇集到袁集村,其支流众多、沟壑纵横,遍布保和乡的好几个村子。小运河上建有袁集桥。古桥仿佛穿越历史的甬道,镌刻南来北往的脚步,留下耐人寻味的故事。如今袁集村的村渠依然如玉带盘绕,为村庄平添水墨之韵。
袁集村曾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因地理位置好,迁居到这里的人越来越多,外地来此经商的也多了,自然而然形成一个大集市,人文荟萃,商贸兴盛。如今村中有一幅大型景观墙绘,再现了袁集村曾经作为集市的繁华往昔。街道两旁开设有酒肆、饭馆、茶馆、铁匠铺、当铺、染坊等。袁集胡辣汤的彩旗迎风招展,香味仿佛扑鼻而来;街面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卖糖葫芦及各种地方小吃的、挑担叫卖农产品的,赶着马车、牵着牲畜驮运粮食和各种生活物资的,络绎不绝。这热气腾腾的日常,定格在一辆嵌入墙壁的古老马车上。马车犹在,故人已远。它曾见证、记载过的繁华都被埋进岁月风尘里。它就这样安静地站着,仿佛自己也是寂静的一部分。
丰厚的历史遗存经过岁月的沉淀,涵养了淳朴的民风。追随淙淙流水来到民宿“咱家的院子”,青砖瓦当围砌的院墙古朴自然,墙角植有一丛翠竹,阳光在院墙上勾勒出婆娑的竹影。堂屋是20世纪80年代建的一座柴瓦房,院子东边是用毛坯墙垒砌的厨房,俗称灶火。古老的石槽、檐下的老水缸、泥土垒砌的锅台,仍保持着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面貌。进入堂屋,浓浓的现代气息扑面而来。除两扇用土坯砌起来的格栅保留了原状,其余陈设都经过精心设计,古朴精致、典雅舒适。可以想象,居住在这样的院子里,推窗见月,虫鸣空旷,夜露微凉,枕着麦草的清香和远远近近的鸟鸣入眠,在灵魂的洗礼里初心如雪,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生活悄然掀开新的一页。如今袁集村是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波光潋滟处,屋舍俨然。整洁的村道连通每一条巷子、每一户人家,淙淙的流水回应着喧腾、安静和烟火之声。文化长廊乐声悠扬,戏楼广场弦歌不辍,热烈的掌声、爽朗的笑声是幸福生活的剪影。迎面走来的少女容颜美如清晨,在游园里聊天散步、休闲健身的村民怡然自乐。冬天的风已耗尽了凉意,正慢慢变暖。尘世滚烫。在枝头梳理羽毛的喜鹊正唤来春天,房前屋后的大树、花木、蔬果即将又萌新绿。
如果幸福易得、如果温暖恒久,那一定经过了浸透汗水的奋斗。据介绍,袁集村与河南郑百园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对村庄牌坊、房屋、道路、坑塘等进行统一设计建设,在回望历史、留住乡愁和眺望未来之间,在传统和时尚之间,在人间烟火和诗与远方之间找到了自己。袁家宴美食园、农耕博物馆、樱花主题游园、葡萄产业园,以及陈谢兵团解放舞阳作战指挥部旧址、国防教育基地,还有汉服文化交流中心、汝瓷文化体验馆……如今袁集民俗村项目已初见成效,带动了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成为集农耕体验、研学教育、节庆美食、文化休闲、农民画传承于一体的精品文旅村,接待游客数量日益增长,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带着历史赐予的乡愁文化以及智慧、勇气和一往无前的力量,走稳脚下的每一步,就是最好的路。
“拥抱过就有了默契,你会爱上这里。”来吧,在水墨袁集,让我们等一场和春天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