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5月10日 星期

古代食物雅称


水引——面条

古人称面条为“水引”,并将其归入“饼”类。北魏著作《齐民要术》曾记录过“水引”的做法:“先将面团揉搓成筷子粗细,一尺长,浸入水中,再搓成韭叶那么薄下锅煮沸。挼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至宋,水引的形状逐渐变得更细更长,成长条状。也是宋朝时,“面条”一词才逐渐普及,面食种类大增。

玉柱——馒头、包子

据《事物纪原》记载,诸葛亮平蛮后班师回朝,路遇泸水难以通过,有人献策说,用人头献祭可顺利通过泸河。诸葛亮自然不愿为封建迷信牺牲生命,便命下属将猪羊肉裹上面团,做成人头的样子,代替活人献祭,称为“蛮头”。后人逐渐将“蛮头”传为“馒头”。

唐以后,“馒头”也常被称作“玉柱”。王世贞撰、邹善长重订的《汇苑详注》中记载:“玉柱、灌浆,皆馒头之别称也。”而“包子”大约是在宋朝以后才流行开的。《梦粱录》中记有灌浆馒头、薄皮春茧包子、虾肉包子、笋肉包、蟹肉包等。在古代酒肆,最雅致的点包方式是:“小二,来二两蟹黄玉柱。”

俏冤家——熏猪耳

清人梁绍壬在《两般秋雨盦随笔·市井食单》中记载:“猪耳朵,名曰‘俏寃家’,猪大肠,名曰‘佛扒墙’,皆苏人市井食单名也。”可见当时“俏寃家”之称在江苏一代的市井菜单上广为流行。

无肠公子——螃蟹

把螃蟹称无肠公子最早应是葛洪的手笔,乍一听古怪,或许这就是古代文人的冷幽默吧。

唐代彦谦写《蟹》,也用上了“无肠公子”这个名号:“西风张翰苦思鲈,如斯丰味能知否?物之可爱尤可憎,尝闻取刺于青蝇。无肠公子固称美,弗使当道禁横行。”

落苏——茄子

茄子古时也称落苏,现苏杭一带的方言中,依旧有这种叫法。传说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君吴王之子跛足,有人拿与“瘸子”读音相近的“茄子”来恶意嘲笑他,后来杭人为避讳,便改称茄子为落苏。

杜康/清圣/浊贤——酒

酒的花名中,最知名的当属杜康。杜康原是夏朝国君,也是传说中的“酿酒始祖”。从曹操写下千古名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时,杜康一称就被沿用至今。

古人还称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清圣、浊贤的称号就是这样来的。

陆游在《溯溪》中写道:“闲携清圣浊贤酒,重试朝南暮北风。”此外,杯中渌、欢伯、般若汤、浮蚁等也都是酒的美称。

古代的时髦酒单

至于在古代酒肆具体可以点些什么酒,《武林旧事》洋洋洒洒列过一大串酒名:流香酒、银光酒、雪醅酒、龟峰酒、蔷薇露、琼花露、思堂春、蓬莱春、秦淮春、浮玉春、丰和春、皇都春、有美堂、中和堂、清白堂、元勋堂、真珠泉、齐清露、北府兵厨、第一江山、蓝桥风月……其“时髦”程度,比起现今网红酒吧的鸡尾酒单也毫不逊色。

本报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