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李宜书
6月17日,2024年全省基层作家文学创作培训班上,《十月》杂志主编助理谷禾以《现代诗语境下的杜甫及其诗歌写作》为题,向学员分享了自己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感悟。
谷禾本名周连国,1967年生于河南郸城。1989年夏,谷禾写下了生命中的第一首诗,自此走上文学之路,著有诗集《飘雪的阳光》《鲜花宁静》《坐一辆拖拉机去耶路撒冷》《世界的每一个早晨》和小说集《镜中逃亡》等,部分作品被译成英语、韩语、葡萄牙语等。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个看似内敛、传统的文人,在授课中,谷禾甚至激动得落泪。
谷禾最为推崇的诗人是杜甫。他曾在《向杜甫致敬》一文中写道:杜甫对前人所给予的诗歌营养广泛汲取。家国与天地、现实与理想,在杜甫诗中并没有单独拎出来作为个案存在,而是化成无数个小我而隐现,以至后世的读者在品读杜甫的时候,随手都能找到陌生或熟悉的自己。
“是杜甫独特的人生经历及理想成就了他。”谷禾认为,要把写作根植于自己的生活之中,去创作可触摸的、有血有肉的、有痛感甚至鲜血淋漓的作品。只有把这些情感放到作品中,才能做到忠于自己的生命、忠于自己的内心、忠于自己的信仰。
谷禾说,作家创作的眼界要开阔,汲取更多营养,提高写作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感动自己的文字,进而感动他人。
授课中,谷禾分享了他创作的一首诗——《坐一辆拖拉机去耶路撒冷》。“这首诗讲述的是发生在1996年的真实事件,它在我心里埋藏了20年,忽然在某个时刻思绪被打开。”谷禾说,“当时,在地铁的轰隆声中,我脑海里突然浮现出回家路上帮农民把陷入泥坑的拖拉机推出来的场景。我用了20分钟在手机上写出这首诗。”
“我曾来过漯河。这次来漯河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及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采访中,谷禾告诉记者,到漯河后,不断有本土作家找他交流沟通,让他感受到漯河有一群真正热爱文学的人。
谷禾说:“期待漯河的作家把更多的精彩作品投给《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