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6月20日 星期

申凤梅:我是群众的女儿


■翟凌枫

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祖籍临颍县,11岁学戏,14岁登台演出。因为家境贫寒,申凤梅出生不久,就被父亲丢弃在雪地,幸好被路过的邻居大娘发现。大娘用一个小花篮把她 (kuǎi)回了家,她才得以活命。因此,父母给她取名“ (kuǎi)妞”。

正如大型现代戏《申凤梅》中的唱词一样:“九死一生仗乡亲,命才保全。”少年时期的申凤梅曾跟随父母逃荒,穷困潦倒,多亏乡亲们施以援手,她才得以活命。因此,申凤梅与群众的感情格外深厚。成名后,她常说:“乡亲们对我特别亲,在农村演出,我就像给自家人演出一样。”

在河南省越调剧团任团长期间,申凤梅喜欢到剧团后院门口的小摊上喝豆腐脑。这时,总会碰到一些戏迷朋友,希望她能现场清唱一段。作为著名演员,申凤梅丝毫没有架子,在没有伴奏、没有化妆的情况下,把袖子一捋,就开始为群众献唱。每次唱完后,她还会坐下与群众拉会儿家常。申凤梅经常教育学生们:“马和骡子架子大了值钱,人架子大了就不值钱了。”学生们至今不忘老师的教诲。

1993年夏,河南省越调剧团到周口陈营为群众演出。在演出过程中,申凤梅看到一位老太太在人群里挤来挤去。因为担心老人安危,申凤梅立刻暂停演唱,快步走向老太太。经询问得知,这位老太太已经74岁高龄,因耳朵背想挤到前面听戏。申凤梅弯下腰笑着对老太太说:“姐,我对着你耳朵唱,你听好啊!”随后,她一板一眼地对着老太太的耳朵唱起了她的拿手好戏《收姜维》:“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一边唱,一边问老太太:“姐,听清了没有?”她的举动令在场群众感动不已。

在当时的剧团中,申凤梅的工资最高,但每到月底,她却总是最先花完。这些钱都到哪里去了呢?原来,每当有困难群众或退休老演员来找申凤梅,她总是管吃管住,临走时再送些路费,一来二去,工资很快就花完了。平时来看望申凤梅的人很多,有剧团的人,也有串门的街坊邻里,但不论谁来,她都热情招待,小孩子从她家走出,也会被她塞上一把糖。

申凤梅常说:“我是群众的女儿。”她像一棵大树般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和人民群众紧密相连。这种真挚的感情,在整个戏曲界并不多见。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