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震
8月9日晚,会展路壹号城邦小区。吃过晚饭后,陈静用盆装好热水,把毛巾浸湿、拧干,为瘫痪在床的婆婆擦洗身子后换上干净的衣服,再给她喂饭、翻身、做全身按摩。这是她每天的“必修课”,八年如一日,早已驾轻就熟。
“我老伴已经卧床八年多了,儿媳一直精心照顾她。同时她还要照顾两个孩子。你看这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我对儿子、儿媳除了感激就是愧疚,真是拖累孩子了。”69岁的赵金生对记者说。
赵金生的儿子赵高洁是舞阳县人民医院一分院的副院长,平时工作非常忙碌。他告诉记者,为了照顾母亲、给妻子减轻一些负担,每周五下午一下班他就匆匆从舞阳赶回漯河市区的家中,每周日下午或周一早上再到舞阳县上班。
8月9日是周五,赵高洁回到漯河后,在辽河路一家超市购买了蔬菜和水果。回到家中,妻子陈静已经做好饭菜,两个孩子看到爸爸后又亲又抱,给赵高洁说着这一周他俩的学习情况,以及如何帮助妈妈、爷爷照顾奶奶。赵高洁说此时他深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工作的疲惫也一扫而空。
2008年,赵金生的老伴何爱莲突发脑萎缩,经过治疗后仍需要专人照顾。2016年,何爱莲全身瘫痪、卧床不起,赵金生和赵高洁、陈静夫妻俩承担起照顾何爱莲的责任。由于长年卧床不起,2019年,何爱莲出现了褥疮。为了治好母亲的褥疮,赵高洁四处求医,邀请专家上门会诊。
“我是家中独子,小时候母亲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我身上。父亲平时工作忙,母亲一手把我拉扯大,吃了很多苦。现在她年纪大了、病了,该我和陈静好好孝敬她了。”赵高洁告诉记者,他在舞阳县上班,平时不能回家,更多照顾母亲的重担落在妻子和父亲身上。婆婆瘫痪后,吃喝拉撒都在床上解决。陈静不仅不嫌弃,还无微不至地照料她。
“婆婆长年卧床、器官开始退化并伴发一些疾病,开始我也不知所措。后来就自学护理,摸索着学习照顾瘫痪病人。”陈静说,为了解决婆婆尿失禁的问题,她还学会了如何插尿管。
“尿失禁是随时的,也不可能总求助医生。我就请教一个护士朋友,她手把手教我操作。学会之后,照顾婆婆就更方便了。”陈静说,如今她已经可以熟练地对婆婆进行各项护理。在赵高洁看来,妻子比专业护工更贴心、更细心,像一个“全能护理师”,换药、喂药、做营养餐、翻身、擦身、洗脚、洗头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这些活儿,再苦再累也未说过一句抱怨的话。
在饮食上,陈静也十分用心,总是变着花样给婆婆补充营养。她每天6点准时起床,给婆婆准备好食物。“水果和蔬菜蒸熟后需要打成糊儿,每天搭配着给婆婆吃。”陈静说,每天早晚两次,蔬菜和水果搭配,根据婆婆的身体情况及时调整,南瓜、土豆、红薯、香蕉等都是常用食材。这些年,家里的破壁机都用坏了3台。
“我的妻子非常善良、孝顺,这些年为了这个家付出很多,我很感激她。”赵高洁说。
“别看陈静的婆婆长年卧床,家里却收拾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儿异味。”邻居李阿姨表示,“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赵高洁和陈静两口子却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瘫痪老人,让人敬佩。”
“其实我做得还不够,照顾婆婆是大家在共同努力。两个孩子都已经上学,平时公公帮忙接送孩子,在我给婆婆换药、理发、洗澡时帮忙,付出也很多。”陈静说。
今年何爱莲身上的褥疮已经好了,这也是几年来他们最高兴的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陈静对老人的悉心照顾,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时候陈静临时有事,两个孩子也会照顾奶奶。“这是我最想看到的,也是最让我欣慰的。”陈静说,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孩子们能传承这一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