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8月16日 星期

母亲缝制的鞋垫


■王海川

小院中,阳光下,母亲的满头白发随风飘动。她坐在椅子上,头也不抬,一手拿着鞋样,一手拿着针线,认真地纳鞋垫,她身旁一个又黑又亮的荆条筐子中零乱地放了很多布头、鞋垫。

母亲年逾九旬,养育了五儿一女。如今我们各自都有了小家庭。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在为去不去城里生活和儿孙们“闹纠纷”。“年岁大了,我还能动弹,不想拖累你们。不管是否进城,我总得干点活儿!”母亲说。“那咱就去平顶山卖鞋垫吧!”大哥戏言。“可中,你们看我都做这么多了!” 母亲立刻回应。

在这个幸福美好的新时代,机制鞋和鞋垫随处可见、花样繁多。可是,我们还是喜欢母亲纳的鞋垫。孙子孙女们穿着奶奶缝制的小花鞋,也总能引来羡慕的目光。对儿孙们来说,母亲做的鞋和鞋垫是独一份,一针一线都凝聚了老人家无尽的关爱和牵挂。母亲纳的鞋垫纹路错落有致、针脚密密麻麻。垫着这鞋垫,在风雨兼程的路途中,我们一路爬坎过沟、勇毅前行,总感觉母亲就陪伴在身边。

母亲虽然年事已高,但她的精神依然矍铄。每当我回到家,总能看到她做手工的身影,她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支持着子女们前行。五十多年来,我已记不清穿过多少双母亲纳的鞋垫。去年国庆回老家,母亲默默地走进房间,出来时双手捧着几沓鞋垫,每一沓的颜色和图案都不同、大小各异。“人老了手脚不灵便,趁着还能动,我给你们多纳几双鞋垫。”她温和地一边说着,一边将鞋垫放入我的行李中。我早已习惯了这些,只是默默地注视着母亲,感觉眼里的泪珠在打转。返城后,由于带回的鞋垫多,我总是分给亲戚一些。儿子的妗子拿到鞋垫总要赞叹一番,羡慕她姐有福气,能有这么手巧的婆婆。这时候妻子就有些嘚瑟,话头总要对准我:“你都快六十了,还能穿上母亲纳的鞋垫,不觉得幸福吗?”确实,每当我脱下鞋子,那垫在鞋底的鞋垫总能唤起我对母亲的依赖,暖流顿时从脚底涌上心头。

母亲已年过九旬,但她依然坚持每天纳鞋垫。她说:“只要我还能动弹,就会做下去。”我们很担心她的身体,但看到她因为纳鞋垫而满脸笑容时,我们也就放心了。母亲很享受纳鞋垫这个过程——看到我们穿着她纳的鞋垫,她快乐而满足。她说:“只要你们喜欢就好。”她还祝愿道:谁能穿上她纳的鞋垫,谁就一定能稳稳当当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母亲的满头白发和坚毅的面孔,是我人生路上的精神财富。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