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薛宏冰 通讯员 付晓明)“现在辖区内违法经营的产后康复机构已经关停。后续我们会继续关注。”8月15日,在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打击非法产后康复机构“回头看”行动后,郾城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李娜告诉记者。
今年5月初,消费者向郾城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公益诉讼部门反映,辖区有多家产后康复机构疑似无证开展产后康复项目。接到群众举报后,该部门依职权对该案进行了立案调查,发现辖区有三家产后康复机构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违规使用产后康复仪器提供盆底肌修复等诊疗服务。违规产后康复机构的相关设施、布局等因未达到医疗机构标准,极易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
5月17日,该院就产后康复机构非法行医问题向相关责任部门制发了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书,建议其对辖区产后康复机构进行全面排查,对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违规使用产后康复仪器提供盆底肌修复等诊疗服务的产后康复机构进行依法查处。同时,加强科普宣传,引导消费者到正规医疗康复机构接受产后康复服务,切实维护妇女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