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郝河庆
“文华寨”遗存耐人寻味,“状元阁”“状元府”“状元桥”的传说美丽动人……8月31日,记者走进有“状元故里”美名的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姬石镇范寨村,感受其历史文化,了解这个古村落昔日繁华。据了解,近几年,范寨村被评为漯河市文华寨民俗风情文化村,入选“河南省传统村落第二批名录”。
范寨村位于许慎文化园东北约3.5公里处,约有村民3000多人。据介绍,范寨历史上曾叫旺寨、范花寨、文华寨,明朝改名为范寨并沿用至今。村民张洲勋告诉记者,大约在2016年,村民张庭奎家的牲口棚中扒出了保存完好的写有“文华寨”字样的石碑,印证了历史上曾用此村名的记载。后来,该村由于姓范的人较多,改名为“范寨”。据该村张姓村民珍藏的《张氏家族谱》记载,张氏始祖于明朝初期由山西迁入范寨定居。以此推算,“范寨”村名至少有600年历史。
“这里有清代道光帝钦封的状元桥,武状元张从龙修建的状元阁、状元府……范寨有‘状元故里’的美名。”据村民张洲勋讲述,清朝的武状元张从龙于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回乡祭祖,离开范寨进京做官前留下几名家人修建状元府,并在状元府北侧20米的十字路口建状元阁。道光帝听说了张从龙的身世及其想在枯河上建状元桥的打算后,恩准其在范寨村修建状元桥。
据村里的老人回忆,状元阁相当漂亮——上下三层,第一层是空的,便于人马车辆通行;第二层、第三层为木质结构,门窗雕刻十分讲究。当时状元阁楹联、门匾均为黑底金字,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古式建筑,两旁的店铺就有十几家。状元府、状元阁1953年被拆。如今的状元桥是后来修建的。
范寨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待开发旅游项目资源有二十余处。其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状元阁、状元府旧址、状元桥等16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整理出近二十项。其中,文华寨祭祖庙会、拉夯号子、中医世家妇科等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