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9月12日 星期
百岁老人董廷举
难忘烽火岁月 安度幸福晚年

董廷举老人在给孩子讲述革命故事 。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我是1924年出生的。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日子过得真是幸福。在过去的那个年代,我咋也想不到自己能活到现在。”日前,在郾城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前的门球场上,百岁老人董廷举告诉记者。尽管已经百岁高龄,但老人依旧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说起自己的革命生涯、工作经历以及与门球的不解之缘,老人记忆犹新。

董廷举是源汇区空冢郭镇人,1924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41年,年仅17岁的董廷举参加了抗日战争。1943年5月,他在大刘、问十等地参加游击战争。1953年,董廷举从部队转业,进入漯河粮食系统工作,直到1980年离休。

老人于1950年入党,有74年党龄。在董廷举的心中,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是他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他喜欢给大家讲述自己当年在战场上浴血杀敌的往事,走到哪儿讲到哪儿。有几次他生病住进了医院,就在病房里给病友们讲。他对那些战斗的细节记忆犹新。”董廷举的女儿董荷莲说。

采访中,董廷举穿着一件白色T恤,胸前戴着党徽。“党徽是他自己戴上去的,不管冬夏天天都戴着。每月交党费的日子,他记得清清楚楚。”董荷莲说。

多年的军旅生涯,军人作风早已烙印在董廷举的骨子里。2013年,老伴去世后,董廷举来到漯河市区与女儿一起生活。“父亲有晨练的习惯。早晨起来在门口的过道里跑步,他一边跑一边喊着‘一、二、一’,口号喊得响亮,有时还会做广播体操。”董荷莲告诉记者。

自2013年起,只要天气条件允许,董廷举都会骑着脚踏三轮车到郾城区老干部活动中心院内的门球场,或挥杆打球,或观看比赛。“离休后我就开始打门球,有几十年了。”董廷举说,他曾担任问十乡门球队队长,带领门球队多次在全市门球比赛中获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打门球,他不仅练出了好身体,也带来了好心情。“老人是这里的常客。每次来球场时,如果看到有球员在打比赛,他就坐在旁边看,待比赛结束后再过去打球。”郾城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蒋春华告诉记者,前段时间这里有门球赛,老人还特意买了矿泉水送过来,大家都很感动。

提起董廷举,熟悉的人都会对他称赞不已。“他待人和气,跟谁都处得来,大家都很敬重他。现在我们偶尔回老家,村里的老少爷儿们听说他回来了,都过去看望他。”董荷莲说,“父亲一直教育我要尊老爱幼,不占别人便宜。现在他又这样教育我的两个孩子。在邻居眼中,俺家两个孩子都很懂事、讲礼貌。”

作息规律、不挑食、心态好、很知足……在董荷莲看来,这就是父亲的长寿秘诀。“他从来不跟人吵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总是扭脸就走。他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董荷莲说,父亲晚上8点多就睡了。但如果外孙回来得晚,他会等着。知道他喜欢吃红烧肉,外孙女经常给他买。“我赶上了好时代,现在的生活真幸福!我知足得很。”董廷举笑着说。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