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9月24日 星期

我家的家风——勤、信、和


■李旭宁

我家没有成文的家风家规,但是有很多小故事一直影响着我。

我是在一个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家庭中长大的。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朴实的言行对我影响很大。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我成为一个拥有“勤、信、和”品德的人。

“勤”就是勤劳。质朴善良的父母用他们的勤劳影响着我们这个家庭。1998年,正值全国下岗潮,父母都下岗了。父亲说:“虽然没有了稳定的工作,但是我们还有自己的双手,只要肯干活,怎么会养活不了自己呢?”面对生活的困境,父亲选择南下打工,母亲选择开一间杂货铺,在家边挣钱边照顾我。不管刮风下雨,每天早上6点,母亲都会到店里开门,把货物分类摆放整齐,晚上9点才会关门打烊。我在周末和假期也会早早到店里帮忙。有一次,我十分不解地问母亲:“为什么非要这么起早贪黑呢?”母亲说:“早上,有一些厨师赶早集买菜,可以顺路到我们店里购买日常用品;晚上,人们吃罢饭后,缺什么用品也会来买。固定的时间能避免他们跑空趟。”就这样,母亲每天都坚持着在固定时间开张、歇业。

“信”就是守信。2015年冬天,一家饭店开业需要采购一批货物,约定了让我们第二天下午送到。到了次日,天降大雪,路被大雪覆盖,行走很不方便。我对父亲说:“下雪天赶路不安全,要不等雪化了再去送吧?”父亲说:“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守信,人家已经给了我们货款,并且约定今天下午送到,我们不能因为天气原因就推迟时间。万一他们着急用,会耽误人家使用。”在大雪中,父亲装好货物,向着目的地出发了。傍晚,父亲回来了,虽然脸被冻得通红,但满是笑容。答应了就要做到,是父亲用实际行动对“信”的诠释。这种守信的行为,也使得很多人喜欢到我家小店去购买商品。

“和”就是和气。对内,父母常说“家和万事兴”,遇到困难,不要抱怨,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一年小麦成熟时,因为我家地块小,错过了大规模收割时间,没有了收割机,母亲不免抱怨父亲。父亲说:“现在已经没有收割机了,再说也没用,两亩多地,动手割吧。”就这样,父亲母亲带着我从早干到晚,终于把麦子割完了。晚上,乐观的父亲带我们下了馆子,用的就是没用收割机省下的钱。父亲这种处理事情的态度对我的影响很大,让我成家后在处理家庭关系时避免了很多无谓的争执。对外,父母常常教导我“远亲不如近邻”“抬头不见低头见”。我家门前有一条公共过道,每逢下雪,他们都早早地喊我起来扫雪,一直把整条小道都打扫干净。我每次回家停车时,父母都让我把车停规范,说给他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父母的这些行为,让我们的邻里关系一直很和谐。多年来,他们和左邻右舍从没有红过脸、吵过架,做到了相互尊重、相互关心。

这些只是我家家风故事中的一些片段,更多的时候,它表现在一次次生病时的守护中、一次次出门时的叮嘱中。点点滴滴的回忆,让我对父母充满了敬佩。那潜移默化的家风,早已刻进了我们的骨子里。

作者单位:临颍县人民检察院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