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

驻村更助村 合力促振兴


■本报记者 薛宏冰

11月21日,记者到舞阳县文峰乡张集村采访驻村工作。

车入村口,法治文化景观带映入眼帘。法治文化景观带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还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种子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让法治之花在张集村绽放。这条法治文化景观带是结对共建单位市司法局支持该村建设的。

近年来,市司法局与张集村结对共建,驻村第一书记接力前行,让张集村每年都有新气象。2022年11月,市司法局三级调研员龙如浩接过驻村第一书记的接力棒后,勇挑重担,以惠民生、顺民意、暖民心为己任,用汗水浇灌出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

记者见到龙如浩时,他正在同张集村党员干部召开党建工作会,安排“五星”支部创建工作。

龙如浩深知,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他与村干部紧密合作,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擎,破难点、强支点、育亮点,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他们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平安法治、文明幸福、支部过硬”目标,精准施策,确保每月主题党日活动、党务村务讲评工作高效推进,通过“一编三定”、党建网格化、党员积分管理等举措,激发党支部活力,提升党建工作成效,使该村党支部从“二星”支部迈向“三星”支部,向着“四星”支部奋力冲刺。

张集村党支部书记胡召廷说:“有市司法局的大力支持,有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我们争创‘四星’‘五星’支部的步伐更加坚定。”他告诉记者,张集村曾是贫困村,与市司法局结对共建后,已于2017年脱贫摘帽。目前,该村正走在全面振兴的发展路上,基础设施已经完善,“一村一品”产业正在形成,村干部团结有力。

冬季的张集村一派繁忙的景象。生态果园内,村民忙着修剪梨树枝、桃树枝,为来年的丰收蓄力;创业就业基地里,工人正在机器旁缝制各式各样的包;木材厂的生产线上,工人们各司其职,繁忙有序……

张集村地理位置优越,北临澧河,西临迎宾大道和澧水之韵休闲公园,耕地面积1570亩。即将建成的漯舞快速通道和皇十路穿村而过。

依托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龙如浩带领村干部积极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一产以果树种植为特色,二产涵盖木材加工、鞋包加工等多个领域,三产积极发展超市、快递等服务业。他们制订详细的发展规划,循环发展,多渠道帮助果农销售农产品,解了其后顾之忧。同时,他们积极探索实施适合张集村发展的新项目,如成立村级劳务公司、代加工冲锋衣、发展乡村旅游业及直播带货等,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现在,张集村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村民赵小迪满面笑容地告诉记者,她对现在的工作非常满意,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随着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村集体的收入更多了。2023年,张集村集体收入达20.4万元。

记者在张集村采访时,村民对市司法局的驻村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们一致认为,市司法局驻村工作开展后,村里的环境更好了、法治氛围越来越浓厚。

“市司法局驻村干部来后,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帮助。有纠纷,他们及时调解;合同签订,他们严格把关。我们很放心。”张集村创业村民郭海朝对驻村干部赞不绝口。

作为一名司法行政干部,龙如浩深知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性,积极用法治的力量为张集村的发展保驾护航。他组织法律顾问、村干部、村民代表共同制订村规民约,适时开展法律宣传,不断增强村民法治意识;设立驻村书记个人调解工作室和法律服务室,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已成功化解6起矛盾纠纷。

在村民自治方面,龙如浩和村干部积极组织开展“五美庭院”评选活动,落实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参与乡村治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

如今的张集村,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正向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稳步迈进。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