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震
12月14日,《水韵沙澧》丛书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在市新华书店购书中心举行。我市文学界前辈、知名作家及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5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场文学盛会。
《水韵沙澧》丛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是一套用优美文笔和鲜活素材书写漯河大地历史文化、时代变迁、风土人情,人民群众现实生活,反映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伟大成就以及呈现大美中原的多彩丛书。
谈及该丛书的出版初衷,《漯河日报》文艺副刊编辑,《水韵沙澧》丛书编辑、出版的发起和组织者陈思盈说,她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将漯河成长起来的优秀作家及他们的作品推出去,让他们走出漯河、走出河南、走向全国。近年来,国家对文艺事业和全民阅读的重视程度一直在提升,更坚定了她的这个念头——策划并出版一套漯河作家创作的文学丛书。
从2023年9月开始征集作品,到2024年11月出版,《水韵沙澧》丛书历时一年多。这10本书分别是陈思盈的散文集《一路繁花》、王剑的散文集《时光帖》、曲从俊的小说集《全城暗恋》、仲信的诗集《在寂静中聆听》、郎纪山的散文集《岁月的歌谣》、张一曼的散文集《白菜素面》、邢俊霞的散文集《启封的旅程》、宋守业的散文集《情怀乡间》、朱超的小说集《扶摇记》、陈思盈主编的《沙澧写手》,作品涵盖文学的各种体裁。丛书的作者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市作家协会会员,他们分布于多个工作领域,有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员、中小学教师、退休人员等。
这套丛书得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漯河籍知名作家周瑄璞的关注。她在认真看了本套丛书后,欣然执笔写下近3000字的序言,对这套丛书给予中肯的评价。
市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韩文明表示,《水韵沙澧》丛书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我市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为漯河市民提供了一套饱含家乡情怀的精神读物,还对提升漯河城市文化形象和书香漯河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陈向丽认为,《水韵沙澧》丛书不仅是我市2024年文学文艺创作的一项重要成果,更是歌颂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的精品力作。
漯河日报社原资深副刊编辑、知名剧作家余飞说,这套丛书的作者以我手写我心,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经历过的一切美好幻化为一朵朵野花盛开于原野。希望作者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不问收获,只看耕耘。
丛书作者代表、召陵区作协主席宋守业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创作和生活中,他将多读书、多感悟,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和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成就,创作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和讴歌新时代的作品,为促进漯河文学事业更加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学的终极目标是让自己和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在丛书作者代表、经开区文联副主席曲从俊看来,丛书的发布,不仅仅是一次总结分享,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活动现场交流气氛热烈,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魏松根、左荣、马建军及会员王春红、程慧鸽等围绕丛书发布及读后心得先后发言。
与会人员表示,《水韵沙澧》丛书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广大读者带来了一套优秀丛书,更重要的是它搭建起一个作者与读者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活动激发人们对阅读和写作的热爱之情。通过这次活动,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和价值,感受到了文学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文学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陈思盈表示,希望《水韵沙澧》丛书的出版能带动更多作家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正能量的、反映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的优秀作品。下一步,《漯河日报》文艺副刊将每一年或每两年策划推出一套这样的丛书,为漯河的文学事业助力加油,为漯河的文化繁荣添砖加瓦,为这座城市更加亮丽多姿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