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飞
当一摞10本、洋洋洒洒100多万字的《水韵沙澧》丛书摆在我的面前时,着实让我大吃一惊。
这些作者不一、作品体裁不一的文学作品集在我的案头散发着淡淡墨香。我知道,把一群业余作者和他们如散落在夜空里群星般的作品归拢在一处,再经沙里淘金般的遴选、编辑、修改,然后再出版发行,这本身就是一项繁琐的工作。除了主编付出的大量心血外,没有《漯河日报》搭建的平台,没有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及其他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套丛书恐怕很难出版。作为丛书编辑、出版的发起和组织者,陈思盈同志利用业余时间,废寝忘食,最终使这套丛书顺利出版。可以这样说,陈思盈同志凭着对文学和作者的爱在漯河这片沃野上催开了一蓬绚烂的鲜花。
这套丛书的作者有三尺讲台教书育人的老师,有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还有退休人员。他们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文学创造。再有就是,作者当中既有散文作品在业内有着广泛影响的王剑先生,也有小说有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有着自己独特结构和叙事方式的青年作家曲从俊同志,还有曾经在领导岗位上工作半生的仲信、宋守业等。他们中的一些是我的文友,其作品我在岗时曾经编发过、读过,还有一部分是近年来涌现的新人,但作品并不陌生,因为那些在《漯河日报》上展现的身影都曾经让我为之欣喜。
这套丛书,既有个人专辑,也有多人合辑;既能看到陈思盈以女性视角观察并用隽永、绵密的笔墨展示其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也能看到曲从俊以曲折离奇的结构方式向读者捧出的小说世界,还能读到宋守业用朴实无华的笔墨留住的乡愁。当然还有郎纪山、朱超、邢俊霞、张一曼等,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的过往,去探寻企冀的未来。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仲信的《在寂静中聆听》。《在寂静中聆听》是这套丛书中唯一的一本诗集。作者曾经是一名机关干部,他的大半生几乎都是在文山会海和公文中度过。然而,对文学的热爱恰如在心中蛰伏已久的萌芽,就如诗圣杜甫看到临颍李十二娘的舞蹈,当即就想起他幼年时在郾城彼岸寺看到公孙大娘舞剑器,心中的诗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一首《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喷薄而出,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杰作。仲信虽然不能与诗圣相提并论,但他所踩出的一个个脚印都化成了一行行形象化的诗句,不自觉地完成了从公文的逻辑思维到诗歌形象思维的华丽转变。
这套丛书多是散文集,皆是作者撷取身边熟悉的人和自己经历的事书写而成。非常感谢漯河籍知名作家周瑄璞老师拨冗为这套丛书作序。她在对这些作者的作品作出客观、中肯评价的同时,更多的则是希望这些作者在选定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至于说能走多远,不问收获,只看耕耘。当你走到生命的尽头,回望自己走过的路,能够问心无愧地说一句“我努力了”,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