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长期管理不达标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这不仅会对患者的健康构成威胁,也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日常生活中,慢性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及呼吸、心率等指标,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及时进行自我健康管理。
在膳食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1.平衡饮食。平衡饮食是指多种食物经过适当比例搭配,满足人体对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需求。慢性病患者应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蔬菜、水果等,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慢性病患者易患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各种运动系统疾病,这往往与营养失衡有关。2.规律进餐。慢性病患者应合理分配三餐,按早餐40%、中餐40%、晚餐20%的分配原则进食,并将每天的蛋白质总量均衡分配到一日三餐,以利于蛋白质的利用和储备;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两餐之间可适当地食用点心。3.细嚼慢咽。慢性病患者的饮食宜细、软、松,进餐时应细嚼慢咽,以助于消化道运输和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能够提升食欲。
在生活作息方面,慢性病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充沛的精力对提高免疫力极其重要。
在运动方面,建议慢性病患者积极运动。患者肺活量减少、呼吸功能减退易患肺部疾病。建议慢性病患者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不仅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还能避免体重超标。
在心理调适方面,慢性病患者应积极与家人和医生沟通,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除此之外,提倡慢性病患者家庭成员使用公勺公筷,以减少病毒及细菌传播。
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艰巨任务,不仅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召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