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1月27日 星期

春联里的时光


■王春红

我小时候的春联,大多是红纸黑字,是要买了红纸再写出来的。

腊月二十八之前,人们就会把春联准备好。家里有人能挥毫泼墨的,就自己写;通常是要请人代写的。

我们村上有一个书法了得的人,叫书林。虽是地道的农民,但是常年写毛笔字的缘故,他身上自有一些不同于其他人的儒雅气质。他的女儿和我同岁又同班,我总是自告奋勇,拿着父亲准备好的长短、宽窄不一的红纸去求取春联。到他家时,院子里经常已经有了很多人,有的在等他写春联,有的在等刚写好的春联晾干。大人们在院子里晒着太阳侃大山,几个孩子踢着用铜钱和鸡毛自制的毽子。我把红纸放在他写对联的桌上后,就到院子里和小朋友们玩,不着急,也不太关心啥时候能轮到我。等他叫我的时候,我就去站到他身边,告诉他需要贴在哪里的对联。

他桌上放着一个粗瓷大碗,里面有半碗墨水,碗的内侧已全被黑色的墨汁覆盖。那是他每次饱蘸墨汁后,在碗沿儿刮几下去掉笔尖儿上多余的墨汁、理顺笔锋的动作所致。那碗总让我联想起母亲多次给我讲过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要练完十八大缸墨水才能成为书法家。小小的我心怀崇敬地想,他大概也练掉了很多碗墨水吧!

只见他身姿端正,表情沉静,手握毛笔,眼盯红纸,作沉思状,不为院子的热闹所扰。他会用左手在对联纸上选定字的大致位置。当他下笔时,周围的人都安静下来,屏气凝神盯着他的笔尖。他握笔的手轻盈迅捷,字从笔下流出。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叫行云流水。当他写下遒劲有力的“天增岁月人增寿”,周围的人会轻轻地齐叫一声“好”,接着又安静下来。看他写完“春满乾坤福满门”,人群又会不约而同地发出叫好声。但他始终是安静的。他身边总站着许多看他写字的人。这些朴实的农民,脸上写满了好奇和崇拜,看他笔走龙蛇,闻着那淡淡墨香,陶醉在新年的味道里。

腊月二十八吃过早饭,就是充满仪式感的贴对联。

通常是我和弟弟贴春联,父亲母亲不时指点一下。我用筷子蘸了糨糊,均匀涂在春联背面。为了粘得牢固,我会在墙上或门框上涂一些糨糊。然后,我站到凳子上,小心翼翼地将春联贴上去。弟弟给我打下手,递送春联、糨糊。

那个时候,年幼的我没有上下联的概念,总是很随意地拿起哪个就贴哪个。当春联被我贴歪了斜了,父亲总会笑着说“歪好歪好”。门上贴的手持兵器、威风凛凛的秦叔宝和尉迟恭,配上喜庆的春联,就有了珠联璧合的完美。

贴完春联,再在猪圈上贴上“槽头兴旺”、在农用车上贴上“出入平安”、在粮囤上贴上“五谷丰登”。总之,能贴的地方都贴上。红纸黑字,满是热烈的色彩和生动的祝福。

我爱驻足于村里每一扇大门前读对联。

“春回大地千山秀 日暖神州万木春”“人勤春早百业兴 政通人和万民欢”……字里行间都是真挚的情感和美好的期待。我从春联里获得了真正的快乐。那是我年少时感受到的最为独特的语言。平仄对仗的韵味,让我有种说不出的美好感受。

年的气息在逐渐平息的鞭炮声中渐渐散尽,只有春联依旧牢固地把守着它的地盘。春联在平淡的日子里接受风吹日晒雨淋,慢慢褪去色彩,如同一个新娘在平淡的生活中渐渐褪去脸上的红晕。来年春节,人们会重新张贴红红的春联。

现在印刷的春联款式多、很精美,但我每年都会在街头、社区看到义写春联的场景。我想,那不只是在怀念过去,更是在书写未来。

今年,我的女儿在学了两年书法后,已能写出差强人意的春联。她写了几副春联让我挑选。

我选了“和顺满门添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横批“心想事成”的春联。这就是我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