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 红
通 讯 员 杨 敬 赵晨羽
2024年,市城市管理保障中心履职尽责,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管理好市容秩序、集中攻克城市顽疾,竭力为广大市民营造温馨、舒适的城市环境。
市城市管理保障中心不断加强党建工作,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各个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进行指导,持续抓好“双报到”“双承诺”“双结对”工作,组织党员深入社区、深入群众,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24年,市城市管理保障中心直属大队党支部获得“市直机关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
多管齐下,加强停车秩序管理。在治理城市堵点问题方面,增加巡查频次,开展错时全天候执法,确保停车规范有序。对易堵点位开展“六大周边”专项治理,定人定岗,强化停车引导。对严重影响交通的违停车辆及时拖离。对学校周边实行“一校一策”,推行护学岗工作模式,在上下学时段引导接送学生车辆有序停放,在保证道路畅通的同时为师生和家长提供了便利。这一做法得到广泛好评。
在道路公共停车泊位方面,坚持“应划尽划、科学施划”的原则,优化停车资源配置,缓解城市停车压力。在泰山路、岷江路、辽河路、海河路、乐山路等道路新增停车泊位3000个,缓解市民停车压力。在停车设施供给方面,对全市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道路停车泊位等停车资源进行普查,汇总停车场数据,形成停车资源信息数据库。目前,汇总登记停车泊位25万余个。我市73个停车场已接入公共停车系统平台,供市民查询停车泊位情况,科学规划出行线路。开展了中心城区停车场专项整治行动,以私自圈占公共空间、私设相关设施、私自占压道路红线和城市绿线等问题为重点展开全面督导检查,加强行业监管,切实保障市民权益。
在原有83个电子抓拍点位的基础上,在重点区域增设电子抓拍设备345套,对违停车辆先语音提醒、后远程抓拍,提高执法效能。全年共计查处违法停车行为21万起,开具违法停车告知单14万张,劝离违停车辆16万余次。在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深入践行执法为民理念,持续落实“首违不罚”规定。2024年,经申请后,5万余起首次轻微违法停车行为不予处罚。
多措并举,改善市容市貌。充分发挥“智慧城管”平台效能,实行早七晚九工作模式,平台工作人员通过全时段、全过程监控,充分发挥“鼠标巡逻、探头站岗”作用,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后,先利用远程喊话系统对违规行为及时进行语音提醒,引导流动经营商贩进入市场、便民点规范经营,劝导驾驶人有序停放机动车、非机动车,共喊话纠正市容违规行为2.6万余起。拓宽问题收集渠道,按照部门职责进行派发处置,采取专门研判、厘清责任、跟踪落实等措施,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音。全年共派发并处置问题7.6万余起,处置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2.3万余起,实现了平台与网格互为补充、上下联动,促进了网格精细化管理的全方位落实。坚持发扬“铁脚板”精神,定期开展城市专项治理行动,治理出店经营、占道经营等5500余起,通过简易程序小额罚款手持终端处罚13662件,市容秩序得到显著提升。
持续牵头推进“拆墙透绿”工作。2024年,共列出三批“拆墙透绿”工作点位,第一批完成台账任务81处,第二批完成台账任务75处,第三批台账任务119处现已完成109处。接下来,将继续加大“拆墙透绿”工作的督导力度,确保拆出成效、透出亮点。
在回应群众诉求方面,积极畅通监督投诉渠道,明确专人负责,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2024年,共处置督办类投诉76件,下发督办反馈单76份,处理12345政府服务便民热线交办件5403件,处理数字城管派发件1680件,24小时应急值班室处理群众投诉5000余件,市民的诉求得到了及时响应和妥善处置。
扎实做好城市保障工作。在不文明养犬治理工作中,持续协调各区(功能区)政府(管委会)、各成员单位同向发力。2024年,共计开展专项整治集中行动5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5万多份,现场依法强制捕获收容无主流浪犬300余只,清理大型犬、烈性犬200余只,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414份,整治成效显著,得到群众一致好评。在高空悬挂物排查拆除工作中,组织各执法大队围绕重点区域逐院、逐栋开展地毯式排查,排查出各类违规设置、破损锈蚀广告牌等129处,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129份,强制拆除55处(面积达4200平方米),守护了群众“头顶上的安全”。针对中考、高考、食博会、秋灯会等,提前部署、科学谋划、全员上岗,统筹考虑行人秩序、停车秩序等,定人定岗定职责,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保障任务。
在餐饮油烟监督管理方面,加强巡查、检查和检测,掌握市区餐饮单位油烟净化设施使用情况、清洗情况等。同时,将流动性大、规模小、无固定场所的露天烧烤摊点,特别是使用炭火烧烤并且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的网红摊点作为重点监管对象。2024年,共下达整改通知28份,约谈餐饮企业22家,治理炭火烧烤62家,有效减少了餐饮油烟污染。
“市容环境是检验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水平的试金石。2025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全力以赴为市民打造更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为建设宜居宜业漯河贡献城管人的智慧和力量。”市城市管理保障中心主任赵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