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5年2月11日 星期

持续擦亮 中国食品名城金字招牌


■本报记者 姚 肖

我市作为首家中国食品名城,如何进一步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在政协第八届漯河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多位政协委员认为,近年来,我市争当践行“大食物观”的领跑者,围绕建设“优势再造、形神兼备”的现代化食品名城这一目标,坚持食品工业、食品文化、食品品牌、美食名城建设“四篇文章”一起做,推动食品产业规模、结构、层次全面升级,食品名城更具风采神韵,全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市政协委员刘剑建议,要高质量推进招商工作,大力开展供应链招商、科技招商、“六职”招商、“双招双推”等工作。加快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以食品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依托中原食品实验室,聚焦“营养健康、食药同源、未来食品”三大主攻方向,推动“益生菌+”“天然色素+”等创新融合,深化未来食品研究。要积极培育消费增长点,持续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引进国内外知名餐饮企业,激发传统消费潜力,培育消费新业态。大力发展首店首发经济,优化万达广场、乐享MALL、长申玉等商圈服务功能,构建地标性消费场景。要积极培育外贸新动能,积极开展惠企政策宣传培训,加强外贸主体培育,加快推动贸易业务回流,加快食品出海步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市政协委员张敬华建议,进一步提升“万人助万企”服务专业化水平,发挥好工商联等企业“娘家人”作用。强化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搭建食品企业和劳动者求职信息对接平台。支持食品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熟化基地、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中原食品实验室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食品企业与中原食品实验室常态化开展成果转化和服务对接。助推食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专精特新”企业、规上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快推动企业关键设备、业务系统上云,提升数字化基础水平。

市政协委员岳忠贤建议,食品企业要充分利用中原食品实验室资源,在新产品研发、质量安全检测、国外标准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积极研发新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在做大做强国内市场的同时,食品企业还要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充分用好肉类口岸、保税仓等对外开放平台,拓展海外市场。比如,中誉宠物进口鸡架和鸡内脏可以充分利用肉类口岸通关和保税功能;临颍县加大进口辣椒保税仓申建力度,积极回流在青岛清关的辣椒企业。双汇、卫龙、南街村等龙头企业在优化销售网络、创新发展赛道、提升品牌效应的同时,还要加强资源整合,积极培育外贸人才,引进高水平外贸团队,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发挥好行业龙头带动作用,帮助更多食品企业“抱团出海”,拓展占领国际市场,提高我市中国食品名城的国际影响力。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