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甫
金黄色的油菜花铺满河两岸,河堤上的玉兰、桃花含苞待放;穿村而过的汾河宛如一条玉带,滋润着3000多人的村子。
“我们村不仅有独特的自然资源,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旅游资源。”3月17日,召陵区青年镇河崔村党支部书记崔连峰带着记者在河堤上一边看一边介绍。
河崔村汾河、寨河穿村而过,建成水系林网5.5公里、健康乐道3.5公里,沿河种植300多亩油菜。村内有汾河、白马沟等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良好。
近年来,河崔村以槐花节、桃花节、油菜花节等载体,积极打造汾河垂钓、夏季烧烤等游乐项目,成为推动当地文旅消费的主要力量。
“每到夏季,这里风景秀美、河水清澈,吸引不少游客游玩。”一名村民告诉记者,村里的大型游乐设施吸引周边几十个村子的孩子来玩。
河崔村康养度假区成为漯河幸福乡村游5号线的一个站点,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休闲观光。村里建成4家民宿酒店,去年接待游客近万人。
为打造美丽乡村,河崔村在村庄道路、水系林网、健康乐道、景点等区域,种植花卉、灌木等,提升村庄整体绿化景观效果。近年来,该村每年新增绿化面积500平方米,计划5年内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50%。
为强化汾河等水体治理,河崔村加强寨河、汾河、白马沟及坑塘的水质监测与保护,定期清理河道杂物和淤泥,建设生态护坡,改善水体生态环境,确保水质稳定在Ⅲ类及以上标准。在垃圾处理分类上,河崔村不断完善垃圾分类设施,设置分类垃圾桶,建立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确保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下一步,河崔村如何做好生态旅游文章?崔连峰告诉记者,河崔村将深挖村内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推出生态康养之旅(包括水系林网漫步、康养产品体验等)、乡村文化探寻之旅(包括乡村古文化参观、传统手工艺制作等)等多条特色旅游线路,满足不同游客需求。在创新旅游产品开发方面,该村将举办行进式戏剧演出,打造河崔村的文旅名片;推出绿色生态美食之旅,设置小吃街、特色宴会厅、采摘体验区等;推出乡愁记忆特色民宿,提升住宿体验。在提升旅游项目品质上,该村将对现有汾河垂钓项目进行升级,增加钓鱼台数量,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水上乐园项目,引进新的水上游乐设备和安全保障设施;加强酒店民宿的规范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鼓励发展特色农家院;开发更多特色旅游商品,加强品牌包装和营销推广,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