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常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概括总结其运动症状就是“慢、抖、僵”,其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嗅觉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认知障碍。帕金森病患者要树立正确的疾病认知,积极配合治疗,合理用药;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1.坚持锻炼。帕金森病患者平时适当运动,如跳广场舞、打太极拳、慢跑、游泳等,可以缓解肌肉的压力,增强肌肉的弹性和活性,还有助于保持良好心情,促进夜间睡眠。建议时间为30分钟至60分钟,强度适中,以轻微的疲劳感和出汗为宜,每天1次,每周5天以上。帕金森病患者要注意平衡功能、语言障碍的训练,如练习舌头重复伸出和缩回、左右移动等。即使病情到了中晚期,也要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肢体拉伸动作。
2.饮食清淡。多吃芹菜、西红柿等蔬菜,少吃高脂肪食物,满足糖、蛋白质的供应,防止便秘,多食用富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植物油、坚果、豆类和红枣等。
3.保持乐观心态。患者要保持乐观心态。此外,家属及照料者也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对其多鼓励、多支持,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
4.避免接触农药、杀虫剂或重金属。
5.日常安全。帕金森病患者居住的房间要减少家具的摆放。浴室、卫生间要及时安装防滑垫及安全扶手,睡床不宜过高。帕金森病患者出现认知障碍后生活常常不能自理,需要家属协助及严密监护。
据“学习强国”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