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旭峰
河南农村有庙会,庙会多在农闲季节。庙会既是农资交流会,又是走亲探友的节日。庙会上,唱台戏是必不可少的。大的村子、有钱的村子,庙会上请的多是有名气的剧团,唱什么戏也是村与村之间心中暗暗较量的事。戏唱得好、请的角儿出名,也是这个村里人骄傲的事情。庙会前,村里人会告知外村的人:“来看戏吧,俺村儿请的是名角儿!”话语间透着自豪。
每场戏都是在讲一个故事。《花打朝》《花木兰》《打金枝》《收姜维》《卷席筒》……经典的剧目久唱不衰,看戏的人这村跑那村,乐此不疲。就是因为戏里的人物、故事,让人津津乐道。
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指的就是看戏。我小时候跟大人一块看戏,就属于看热闹的一类,听不懂戏词,但略知一点儿脸谱知识。白脸是奸臣,红脸是忠臣;鞭子一扬、腿一跨就是骑马;跟头从舞台这边翻到那边,一个劈叉停下……我会跟着大人叫好。我看戏,最爱看的还是后台拉弦子的人。拉弦子的人,眉头时松时紧、眼睛时开时闭、面庞时怒时笑。我跟着他那抑扬顿挫的旋律,也很享受。
随着外出上学、工作,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赶庙会看戏已是很遥远的事了。“五一”假期,同学出资在召陵镇老窝村请了外地的知名豫剧团唱十场戏。我专门跑去看戏,下午演的是《花打朝》,由于有名角儿出场,看完上午场戏的人的凳子都没离场。人在街上吃油馍、喝胡辣汤等后就坐等看下午戏。大中午,日头还毒,从中午12点等到下午3点,足见人们爱戏的程度。等开戏时,戏台前面已经坐满了观众,想挪挪身子都费事。站在远处的观众,看不清舞台上演员的表情,只能把看戏当作听戏。
好在时代不同了,戏台前有多个戏迷在进行网络直播,远处的观众或者不能到现场的观众,通过手机视频也能看戏。
戏如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由一个个故事写成,无非有的人生波澜壮阔,有的人生平淡无奇罢了。这次在老窝村唱戏本身就是“一场戏”。这十场戏是同学纪念去世多年的姥姥的。他三岁丧父,从小在姥姥家生活。姥姥爱带着他看戏。看戏时,姥姥抱着他看、驮着他看。姥姥不到五十岁就去世了。现在五十多岁的他,回忆起姥姥带他看戏的场景,便心生纪念之情。舞台两边有副对联:天下姥姥爱外孙,天下外孙爱姥姥。
也许,多年以后,这十场戏的事也就又真成了“一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