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笼霞
这个夏天,我常常去看一棵葡萄树。
关注它,是在一个炎热的上午。那天我去取快递,在小区北门口,不经意间看见一处铁栅栏上爬满了葡萄藤,叶子绿油油的。我走近,定睛一看:哇!还有一串串的葡萄。这一串串的葡萄,在太阳下泛着亮光,煞是喜人!
我想,过往的孩子是不是早已发现这些小果子?他们会不会如我一样,默默地看着这翠色的叶、这诱人的果,是否同我一样情不自禁发出由衷的赞叹?
这满栅栏的葡萄藤,足足有3米多长,藤蔓盘曲环绕。好奇心驱使我凑上去探个究竟。栅栏下,是青石垒砌的底座。在镶嵌栅栏的青石缝里,有三条葡萄藤从里面长出来。每条藤有孩童的小胳膊那般粗,有两条向栅栏左边生长,蓊郁葱茏;另一条则沿着栅栏,向右爬上了墙壁。由于墙上无附着物,藤梢风摆杨柳般倒垂了下来。
这棵葡萄树是谁栽的呢?按常理讲,人们根本不会选择在石头缝隙里栽葡萄。难道是有人无意间吃葡萄吐出的籽落在了缝隙里?缝隙里有泥土,满足了它自然生长的条件,于是开始发芽、生长、结果,然后一年年长大,才有了今天的这个模样。这种推测不无可能。
我站定,内心充满了惊诧和欢喜。我发现它的根部布满了鼓鼓囊囊的凸起,与狭小的缝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想,这棵葡萄树在此生长,实属不易。作为葡萄种子,它落地生根,不抱怨环境,努力生长,开花结果,除了赞美,我想不出更好的词!
自从发现这棵葡萄树,我就禁不住赞叹,时刻关注着它。它使我忽略了小区里其他植物。骄阳似火,葡萄叶和诸多植物都低下了头。放眼那些绿化带中的植物,还可以向下扎根汲取养分。这棵葡萄树呢?它是无人打理的。然而,它却带领着自己的一个“葡萄家族”,在石缝里安营扎寨。它的叶和果看上去略显清瘦,可是它在努力生长。它呈现给我的,是生命的顽强。
我对这棵葡萄树动了恻隐之心。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每每途经,我都要多看它一眼。任何努力的生命都值得被赞美。我要感谢它,让我看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我想在酷暑难耐的傍晚捎一瓶水去浇灌一下,借此表达我对它的关心和敬意。
草木有本心。有时候,我们需要向草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