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东部地区高温闷热天气逐渐增多,北方多地连续多日体验“桑拿天”。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表示,从7月上旬整体天气情况看,华北、东北及四川盆地表现为高温高湿,黄淮、江淮、江汉表现为高温闷热天气,出现这种情况与今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跳偏早、强度偏强的特征有很大关系。
随着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打通连成一片,我国高温天气愈演愈烈,中央气象台7月16日早上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16日白天,陕西关中至黄河下游以南大部地区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陕西中南部、山西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安徽、江苏中南部、上海大部、湖北、湖南、江西西部、浙江中北部、四川盆地、重庆、贵州东北部以及内蒙古西部、新疆沿天山地区和南疆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至39℃,陕西关中和汉中、山西西南部、河南中南部、湖北北部和西部、重庆北部、四川盆地南部、内蒙古西北部、新疆吐鲁番盆地和南疆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可达40℃以上。
预计17日起,高温将逐步缩减,但对于陕西关中、河南到长江中下游一带不少地方来说,高温较为持久,未来一周高温日数仍可能达5天以上,公众需关注持续高温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减少室外活动和作业的时间,谨防中暑。
河南省气象台高级工程师栗晗表示,造成这一轮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河南,导致晴空少云,太阳辐射增温明显。同时,副高控制区内盛行下沉气流,造成下沉增温效应。另外,低层暖气团发展强盛且持续时间较长,也有利于极端高温出现。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