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伏天有点特殊:从7月20日入伏到8月18日出伏,共计30天,相比往年整整少了10天,打破近十年来“40天长三伏”的惯例。
今年三伏为何是30天?
今年三伏天具体时间为:初伏:7月20日~7月29日(10天);中伏:7月30日~8月8日(10天);末伏:8月9日~8月18日(10天)。
三伏天的推算依据的是我国传统的干支纪日法,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作为初伏的开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起始。而初伏与末伏之间,便是中伏。
由于庚日的循环周期为10天,这使得初伏和末伏的时长固定为10天,中伏则可能是10天或20天,从而导致三伏天的总时长在30天到40天之间波动。
具体到2025年,夏至是6月21日,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是6月30日(庚午日),第二个庚日为7月10日(庚辰日),第三个庚日,也就是入伏的日子,是7月20日(庚寅日)。7月20日为近十年最晚入伏日。
所以,2025年的初伏从7月20日开始,至7月29日结束。
中伏从初伏之后的第一个庚日,即7月30日(庚子日)起,到8月8日结束,共10天。
立秋在8月7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8月9日(庚戌日),末伏便从这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18日。末伏完全在立秋之后,形成“秋包伏”格局。
由此可见,2025年的三伏天属于 “短三伏”,共计30天。虽说时长较 “长三伏”少了10天,但炎炎烈日下,暑热的威力可一点也不会打折。
据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