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5年7月18日 星期

毛建军:用镜头定格沙澧烟火

毛建军


■文/图 本报记者 姚 肖

“这张照片里有一望无际的田野、正在修建的高铁,还有尚未完工的乡村别墅。摄影家可以每年在同一地方、同一角度跟踪拍摄,记录高铁、乡村别墅建成后的场景,用照片定格漯河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讲习活动上,中国新闻社原编委、摄影部主任、高级记者,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毛建军举办《浅析图片国际传播(兼谈农村题材拍摄)》专题讲座,结合他在“中原沃土‘食’尚漯河”摄影采风创作活动期间拍摄的作品,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农村题材的摄影创作方法,为广大摄影爱好者分享了宝贵的经验。

毛建军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摄影专业,同年进入中国新闻社摄影部,曾从事时政、体育、时尚等领域的摄影采访工作,多幅照片在中国新闻摄影评选等国家级评选中获奖。

在漯期间,毛建军带领采风小组拍摄了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老应村、漯河港、周彦生艺术高中、双汇工业园、卫龙食品工业园、贾湖遗址博物馆等,感受漯河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力量。毛建军拍摄的每张图片都精益求精、用心创作。采风期间,他在中新网上发表贾湖遗址博物馆新闻组图,大力推介漯河。毛建军认为,新闻图片是时代变迁的记录者,是很有生命力的。

“图片在视觉上有着文字不可替代的优势。作为一名摄影记者,要通过自己所拍摄的照片引起读者视觉上的强烈冲击,仿佛把读者带到新闻现场,从而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毛建军说。谈及在漯河捕捉到的独特画面,毛建军说:“沙澧河畔的烟火气是最打动人心的。比如,清晨的沙澧河畔,晨练者的身影与水鸟共舞;热气腾腾的胡辣汤摊前,人们排队喝一碗麻辣鲜香的胡辣汤开启新的一天;双汇厂区下班时涌动的人潮,带给人们的是辛勤劳作后的踏实感。在漯河港附近的河堤上,一位爷爷骑车带着孙子看夕阳。这些温馨美好的画面与周围的景物相得益彰,透露出生活最朴素的诗意。”这些散落在城市角落的片段被毛建军一一拾起,构成对漯河日常生活的深情礼赞。

“漯河是一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沙澧河畔风景优美,社区建设井井有条,中国食品名城名不虚传。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比较慢,人们幸福指数很高。第一次来漯河,我不仅感受到漯河作为中国食品名城对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执着坚守,以及许慎文化、贾湖文化带来的震撼力量,还深切感受到了漯河人民的热情与朴实。回到北京后,我会把在漯河拍摄的照片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漯河、喜爱漯河。”毛建军说。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