氵
隱
■吴继红
漯河钟灵毓秀,有沙河和澧河。沙澧河风景区景色宜人,我却不曾得闲畅游。这个周末,恰逢外地朋友携家带口来访,晚饭后遂带他们畅游沙澧河。
来到“银滩玉簪”,只见一方沙滩静躺河边,如洁白的玉簪簪在城市的发间。夕阳里,河水缓缓流淌,几艘小船驶过,粼粼的波纹跟随船尾荡漾散开。城市的灯次第亮起,河岸边树的影在灯光里摇曳。这里渐渐热闹起来:孩子们如脱笼之鹄尽情欢笑奔跑,父母们或陪伴,或拍照留念,点缀其间的水上喷泉随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我们加入其中,挽起裤脚,踩着细软的沙子悠然前行。
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随夜风而来,那是远香塘的荷花开了。迎着晚风,沿着曲曲折折的木桥一路前行,田田荷叶铺满水面,缕缕清香忽远忽近。已经立秋,秋虫鸣叫,悉悉窣窣,间或有一只青蛙被我们的脚步声惊动,“扑通”一声跃入水中,在水面留下层层涟漪。我曾见摄影师拍下鱼儿凌空吞食花瓣的瞬间,此刻一支鱼跃出水面,是想衔一枚莲蓬,还是偷吻月色?
“看,彩虹!”孩子忽然指着夜空惊喜地喊。抬头望去,一弯虹桥掩映在两岸葱茏的树丛间,在夜空里长长伸展。桥上七彩霓虹次第点亮,两岸灯影五光十色,闪闪烁烁。此刻美景正像毛主席《菩萨蛮·大柏地》中所写“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灯光伴着桥下的水流与我们一路向前,恰有一叶扁舟从桥下穿过,人、舟、灯影与水波一起荡漾,既不见来处,亦不知去处。这般逍遥梦幻,让人不由想起李白笔下的“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一路走,我一路自豪地向朋友介绍:漯河是中原桥城。倘若得闲,立于水之湄,可闻浩渺河面踏波而来的七音骨笛声声,可见牡丹江路大桥灯火璀璨、嵩山路沙河桥横卧碧波、彩虹桥下水波潋滟、老大桥静伏如龙;曲径观澜,碧水银舟,光影交错,笛声悠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历史与科技交相辉映……南来北往的货船在沙澧河边留下故事,天南海北的客商在此留下足迹。从商贾小镇到牛马集市,从铁路枢纽到食品名城,漯河的桥见证了这座城的包容,也见证了它的日新月异。朋友一家听得连连点头,赞叹不已。
头顶的月亮躲在云里时隐时现,月光洒在我们身上,洒在河面上,也洒在老虎滩的地上。此时,夜幕下的沙澧河分外美丽。
与老虎滩的寂静截然不同,红枫广场此刻人头攒动。忙碌一天的人们沿河漫步,健身、闲聊、赏景,放飞心情,尽享人间美好。远远望去,河岸灯火点点,流光溢彩;树上灯带隐入枝叶,宛若一树树璀璨花开。远处, 水风帆似在凝望城市烟火;近处,无人机划破夜空,变幻出漯河新貌,点亮无边夜色,让这座城市闪耀四方。
夜色渐浓,红枫广场中心的舞台上,漯河故事仍在上演:丝竹悠扬里,七孔骨笛响起,贾湖先民的智慧与汗水重现;粼粼车马声里,许慎携汉字昂首前行;铿锵鼓点中,岳飞挺枪纵马,慷慨激昂……回头远眺,灯光映出的沙澧河波光粼粼,宛若两条金鳞巨龙,把这座滨水小城装点得分外美丽。
回到住处,朋友挥毫写下“大美漯河”四字,仍觉意犹未尽,连声感叹:漯河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是啊,沙澧两河交汇卷起碧波,食品巨龙今朝腾飞看漯河。这座设省辖市不足四十年的中原小城,已握“中国食品名城”“中国食品装备名城”“中国生态食材食品示范城市”三个金字招牌。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界餐桌”,沙澧二河既见证了9000年的贾湖文化,也见证了这片土地迈向现代化食品名城的奋斗与辉煌。
一城繁花,一城烟雨;一城故事,一城生机。时代的光,正循着河流的来处,照亮水脉交汇的沃土,照亮史册,彪炳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