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李沛真
日前,两年一度的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评选结果揭晓,市司法局被评为第四批河南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近年来,市司法局统筹谋划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市,我市六次获依法治省考核“优秀”等次,成功入围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候选城市,市司法局荣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全省司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行政复议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等称号。
制度创新 深化依法治市
在全省率先出台《漯河市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评议工作办法》,有效发挥“关键少数”示范作用厉行法治;完善“府院”联动、“府检”联动工作机制,统筹抓好问题楼盘、金融等领域风险化解;科学编制政府年度立法计划,组建立法咨询专家库……近年来,市司法局锚定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目标,创新机制、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在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积极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漯河经验。
该局充分发挥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统筹谋划、督促落实作用,修订委员会工作规则及其办公室工作细则,完善法治建设协调机构工作机制,制订年度依法治市、法治政府建设、守法普法等十大重点项目,在全省率先出台《漯河市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评议工作办法》,实现市、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专题述法全覆盖,不断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推进法治建设走向深入。
该局履职尽责当好依法决策“参谋助手”,制订《漯河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办法》,强化规范性文件全生命周期管理,2023年以来审查市政府行政协议及涉法决策事项421件,配合市政府出台“双违”治理、地下空间管理等政策制度,完成新一届市政府法律顾问选聘,在协助处理重要法律事务、防范和应对法律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亲商安商 优化营商环境
“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本次执法人员信息和执法程序。”在召陵区某企业,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落实“入企扫码”制度,执法主体资格、权限、依据等信息一目了然,执法流程可追溯全透明。
市司法局牵头推进全市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法治化工作,指导成员单位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专项行动;积极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综合查一次”“信用+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坚持“首席服务官”包联企业制度,用好涉企服务绿色通道,两年来在知识产权领域为卫龙、双汇等企业办理证据保全公证340余件,帮助挽回经济损失近2000万元,有效推动了法律保护关口前移;开展“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专项行动,建立服务企业律师资源库和服务企业律师讲师团,开展政策宣讲450余场,深入企业进行“法治体检”709次,提供法律意见448条,积极营造亲商安商护商的法治环境。
高效治理 筑牢平安防线
市司法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以开展人民调解质量提升年、律师事务所与司法所结对共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优化资源配置、延伸服务触角,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法治满意度。
调解提质增效,让矛盾纠纷就地化解。该局从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调解员能力建设、业务规范建设、制度建设和品牌建设五个方面发力,加强治安风险隐患排查,分析研判矛盾纠纷类型、特点和规律,持续深化诉调、访调、警调对接,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实质性化解。2023年以来,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共妥善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两万余件,一个个“懂法律、会调解、善治理”的调解员为老百姓解决身边的烦心事、麻烦事。
“两所”结对共建,走出基层治理新路径。发挥律师精通法律法规的专业优势和司法所贴近基层一线的独特优势,推动新入职律师到司法所实践锻炼、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行政合法性审查、复杂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不断深化。全市结对共建工作开展以来,联合审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涉法事项122件,参与执法监督事项21件,化解疑难复杂矛盾纠纷80余件,打造了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亮点。
规范行政复议,赢得群众信赖。该局推动出台漯河市行政复议工作流程、行政复议调解和解、行政复议决定履行监督等十余项制度,对案件受理、审理、决定、监督各环节进行全流程管控,针对典型案件、疑难案件组织听证,并通过行政复议与行政执法监督衔接、复议纠错抄告等方式倒逼执法规范化,回应群众对公正文明规范执法的期盼。2024年以来,全市96%的行政争议通过行政复议渠道得到有效化解,过半数案件在30天内审结,行政复议成为群众解决行政争议的首选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