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范子恒
在源汇区人民检察院,有一位女检察官既能精准打击犯罪、维护司法权威,又能创新服务、护航经济发展;既能高质效办理大案要案,又能深入群众开展普法宣传。她就是第二检察部副主任李晶晶。
铁腕办案 守护公平正义
翻开李晶晶的办案履历,一组数据格外醒目:协助检察官办理涉案百余人的刑事案件数十件,其中包括三起涉案180余人的重大电信网络诈骗案、三起19人参与的污染环境案、一起由省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的职务犯罪案。案件得以高效办理,缘于她对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的严格把关。
据了解,李晶晶在协助办理魏某某、刘某某等6人污染环境案时,与同事深入调查取证、反复研究法律适用,使该案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普通犯罪检察精品案件;她参与撰写的魏某某等13人污染环境案起诉书逻辑严谨、论证充分,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优秀起诉书。因成绩突出,2025年5月,李晶晶被省生态环境厅、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等单位联合通报表扬。
积极履职 服务发展大局
“检察工作不能局限于办案,还要主动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李晶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办理一起企业内部人员涉嫌职务侵占案件时,她在依法处理涉案人员的同时,深入剖析企业管理漏洞,为企业量身定制《风险提示函》,企业加强人员管理、定期排查岗位风险,并提出组织员工深入学习等建议,助力企业从源头堵塞管理漏洞。该做法被央广网报道,为保障民营经济发展贡献了检察智慧。
此外,她还善于运用数字检察手段推动诉源治理。借助“空壳公司”数据模型,她发现辖区11条利用空壳公司逃税、诈骗的违法犯罪线索,据此撰写的检察建议被市人民检察院采纳,为净化营商环境再添检察之力。
普法为民 播洒法治阳光
“这些‘驼奶粉’其实只是固体饮料……”今年8月,在万安医院举行的“防范养老诈骗、享受幸福生活”主题普法宣讲现场,李晶晶拿着实物向老人们拆解养老诈骗常见套路。
“普法工作是拉近检察机关与群众距离的桥梁。只有让群众真正懂法,他们才能拿起法律武器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李晶晶说。近三年来,她先后组织策划防范非法集资、预防电信诈骗、食品安全等主题普法活动二十余场,解答群众咨询200余人次;同时推动建立“老年人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库”,组建“银发反诈宣讲团”,构建起“预防—打击—治理”的全链条防诈体系。
从检以来,李晶晶先后荣获全市优秀公诉人、源汇区文明干警等称号,负责的“追赃挽损”品牌项目在市人民检察院品牌创建活动中获奖。
面对荣誉,她说:“检察官的价值不在于办多少大案,而在于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这位年轻的女检察官奔忙在办案一线,用专业与热忱续写着新时代检察官的为民故事。正如她常说的:“司法为民没有终点,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