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真插画作品:旧时光。
她是一位“八○后”自由插画师,热爱绘画,喜欢旅行,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她选择的工作方式是网络,平时的工作就在家里完成。
“八○后”自由插画师袁小真——
■本报记者 杨 光
一复一日的工作让人觉得乏味又疲惫,不少人也萌发了做一名自由职业者,自己主导生活的想法。“80后”自由插画师袁小真就选择了这样的生活。袁小真老家在临颍县皇帝庙乡,现居郑州,她的工作是为出版物绘制插图,和各地出版社编辑们沟通主要是通过网络。
自由插画师的职业让袁小真打开了另一片天地,有大量时间供自己支配,可以去旅行,做自己愿意做的事。袁小真说,现在的生活、工作状态对自己来说,刚刚好。
为反映家乡的小说配插图
8月27日,袁小真应邀回漯参加漯河日报社组织的读书会,来自西安的著名作家周瑄璞带着她的新书《多湾》和读者分享,这本书的封面和内文插图都由袁小真完成。
“当出版社编辑给我寄来书稿的时候,我就感觉文中场景的描述、人物的语言和我的家乡太像了,简直就是在描述我身边的生活,最后通过出版社编辑联系作者周瑄璞,才得知我们真的是老乡。”袁小真告诉记者,周瑄璞老家也是临颍县,这本小说的地点、人物原型都是在临颍县,看了书就感觉又回到了小时候,在创作插画的时候,心理想的也是很多往事,不由得就融入了更多感情。这些年不经常在家,但能感受到家乡变化很大,回到漯河就有一种亲切感,即使坐火车出差,路过漯河的时候,也会趴在车窗边,观察家乡的变化。
回到家乡圆插画梦想
袁小真笔名叫“知更鸟”,毕业于漯河二高,2001年考入郑州大学油画专业。2005年大学毕业后,袁小真去新疆做了一年志愿者,2006年去北京在一家报社做政务工作,两个月后她又加入了一家插画工作室,在这里工作了两年。“插画工作室分工很细,有人做线稿,有人上色,像流水线,做的都是卡通,和我的风格完全不符。”袁小真说,感觉这里没有自己需要的东西,很压抑,就在2008年9月份回到郑州,并在这里定居。“在郑州有很多朋友,这座城市包容性很强,对我来说刚刚好。”袁小真说,郑州离家近,朋友也多,能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这对插画师来说已经够了。
袁小真一直有个做插画师的梦想,但苦于没有客户资源。回到郑州后,她在一家画室带高考美术生,工作之余就是画画,她经常带着一个小本子,用画笔记录心情。时不时也会接一些插画稿,但只作为副业。
“平时我会把作品上传到网上和网友们分享,2009年一名豆瓣网友把我推荐给出版社编辑,请我为一本书做插图,这是一本关于女性心理剖析类的畅销类小说。”袁小真说,虽然十几张插图扣完税后只有几百元钱,但成书寄到自己手中的时候,还是特别兴奋,因为第一次看到书上有自己的名字。这本书这成了袁小真的敲门砖。她开始和出版社打起了交道,第二年两本书,第三年依次增多,基本都是和北京、上海的出版社编辑合作。
每幅作品都是自己的孩子
袁小真生活在郑州,工作重心却在北京、上海,通过网络和出版社编辑沟通,发稿,这样的工作方法,也造就了不少自由职业者。
接到出版社编辑寄稿,时间充裕的话,袁小真会仔细阅读,揣摩故事构架,人物的内心,然后在本子上画草图,再扫描传给编辑审稿。有时候时间很紧张,只能粗略翻看一下内容,对作者进行一个大概了解,就开始起笔。“我一般不会直接和作者沟通,因为作者对自己的作品往往都持有太多主观见解,出版社编辑则会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分析作品,理性选择合适的配图。”袁小真说,和出版社编辑都能准确表达和沟通,许多合作几年下来从没见过面,但只要创作方向对头,基本上会互相尊重对方的想法,很多编辑都变成了朋友。
画插师听起来很酷,其实很辛苦,熬夜加班是常事。袁小真说,最长的一次赶稿一口气画了17个小时。2013年,袁小真辞去画室工作成为一名自由插画师,这几年她的事业逐渐稳定,接到的书稿越来越多,口碑也越来越好。今年她接了不少书的封面插图,其中有渡边淳一的著作,还有周国平的新书。
除了出版社,袁小真还和洛阳邮政局、开封邮政局合作,出过手绘明信片,这些明信片在景区很畅销。今年五月,袁小真还和郑州的插画师们一起创作了以郑州为主题的“查无此地”插画活动。袁小真告诉记者,插画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现在插画界流行“潮文化”,插画不仅能为图书配图,还能印制在T恤衫、编织袋、抱枕、玩具等上面,应用非常广。“我目前还是以做书为主,自己也比较喜欢,且合作对象互相尊重彼此。”袁小真说,如果有一定的作品积累,会考虑做个人品牌。
空闲的时间用来旅行
一名自由职业者,最大的好处是有大把的时间供自己使用,袁小真喜欢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特别喜欢旅行,这样的生活很适合她的性格。这几年来,袁小真几乎走遍了西南西北,这两年去过尼泊尔和斯里兰卡,旅行中遇到的人和事,都体现在她的画笔下。
“通过旅行,我感受到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人生阅历都是来自生活中,通过旅行感觉生活、观察生活,丰富创作思路。”袁小真说,旅行带给自己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这就是自由插画师的工作、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