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德安
我读的第一本书是李英儒写的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一部反映我党地下工作者革命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
那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我正在上初中。那时正值“十年”动乱,在学校除了学政治、读“革命”的书,别的几乎无啥课多书可读。因此,猛然间看到这本书,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书中成功塑造了主人公杨晓东的英勇形象,以及一大批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默默无闻地做出伟大贡献的人物形象。
杨晓东是一位中级领导干部,他生活在群众之中,过着艰苦朴素劳动者的生活,并和他的下级同志们同生死、共患难。每当接到党分派的任务后,他总是不避艰辛,亲临斗争最前线。他亲自散发抗日传单、面斗伪省长吴赞东、送首长过路、智斗蓝毛、反抢粮夜入伪商会,以及身入险境推动伪团长关敬陶起义等。书中还塑造了许多性格不同的人物形象,如冀中革命女青年金环、金环的妹妹银环和三轮车工人燕来、小姑娘燕子、武工队梁队长等。这些同志被党派往敌占区做地下工作,都抱着光荣感与责任感来接受党的委托。他们怀有“肩担真理、怀抱革命”的凌云壮志,在敌特的监视下与敌人斗智斗勇,充满了“手中无寸铁、腹内有雄兵”的英雄气概,为党的事业,为革命的胜利,不计个人得失,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在作者笔下,一大批革命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得到了升华,使人们读后受到很大的启发,得到一场正义精神的洗礼。这部书让我看得入了迷,放学后看、吃饭时看、睡觉时就着油灯看,直到看完才算罢休。由于当时的形势,能看到的课外书籍很少,只要能见到一本书,我便不顾一切地看完。后来,又先后看了《红岩》、《红旗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苦斗》以及《林海雪原》、《苦菜花》、《迎春花》、《五朵金花》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白洋淀》……每看一部书,我都为里面的人物所感动,都能学到一些有益的知识。
通过读书,我知道了书籍是知识的宝库,是通向人类智慧的阶梯。书里面不只有颜如玉、黄金屋, 还有人类千万年的文明和生存发展的指路明灯。在后来的生活中,又先后接触到了如《人民文学》、《诗刊》、《红旗杂志》等一些书籍,领略到了那些文学巨匠的渊博知识和艺术精华,也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欠缺。习近平总书记在谈读书时曾经说过“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之若渴”,说得太好了。人类要想生存下去,要发展壮大,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达到目的,而别无他求。古人说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然不是全部正确,但是,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
社会是在进步的,要进步就要有知识,要有知识就要读书。如果全社会的人民都行动起来,参与读书,读好书,注重学习,那么,我们的中国梦之花就会开得更加灿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