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继红
在自己的文字世界里做一株遗世的红莲,就那样素心抱朴,静守天地,喃喃低语,声声绝唱,直到苍颜白发——抱朴怀素,无关杂念独自然,朱红蕾选择将自己的生命永远轻松地走在光芒里,正如她给自己取的笔名:荷蕾心语。在这个落英缤纷的时节,朱红蕾笔下的人间草木、四时清风、生活琐事,无一不映现出她的抱朴情怀和清纯之风。
朱红蕾的诗词很大一部分以《诗经》为主要创作题材,诗风雅致高洁,擅长寓情于景。在她的笔下,既有英俊威武的射鹿少年,也有徒手而歌采摘青梅的无邪少女。“春天里,也会有悲伤逆流成河”,只因一场“在燕子呢喃声里的政治联姻正在如约踏上征途”……路过、遇见、吟诵这是她文字的日常——她歌唱春天,歌唱爱情,歌唱婚姻,也歌唱理想。在她的笔端,“透过前尘往事,仍能从绿衣里抖落声声叹息,仍能看到针行线脚盘踞着,夜夜的灯花零落着”、“这人间的烟火,从远古降落,月色下的怀抱那么温暖,让人思念了千年”。山有树王,得水滋养,其叶菁菁;山人有意,心向虚空,为云为雨。
朱红蕾是具有多方面艺术修养的诗人、词人。她喜欢国学,她的诗融前人艺术之所长,通过对《诗经》的解读、吟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风,诗作素心无求,品质自然高雅。除了对《诗经》里古老爱情的思考、创作、吟唱,她还把创作的目光对准了近代历史和当下——她吟唱贾湖,吟诵家乡,畅想万年以前的繁荣:“这是一片深藏着故事的土地,怀抱着5.5平方米的文化底蕴”、“世界在他的心里一定温柔到有仙鹤的位置,那也许是他豢养的一只,他们一起奔跑在风中,看太阳落入湖面”;她赞美年俗文化,赞美我们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一个人背负着成熟的禾写出了最初的那个年字,这些一年一熟的谷禾,喂养这年年岁岁……火红的对联是两只开满平仄字句的梅花,每一个字符都在吟唱满满的字符”。在她的眼里,一切善和美都是值得赞美和歌颂的,一切丑恶和不文明都是应该鞭挞和值得反思的:九一八、南京大屠杀、在日寇铁蹄蹂躏下的松花江,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战、百团大战……这些不应该被遗忘的历史都是她灵感的源泉,她说:“我歌颂。奉献的诺言无人逃避|我祝福。袅娜的炊烟照常升起。”她说:“我用精读一本书的时间,在熄灭的时光里|抚摸江山……烽火台醒着,城门站立着,花园美丽着,鸽哨响彻整个天宇。”她说,自己最大的快乐就是“我爱这受伤的夜晚”、“夜晚坐在马车上,洁净的云朵,坐在湖水怀里……当夜风吹响号角,迎着那些坚硬的话题,岁月缴械投降,俯首称臣”、“那一刻,我像一个收复失地的女王,比原本拥有更快乐”。
她的视野很宽阔,宽阔得收纳了上下几千年;红蕾的视野又很狭窄,狭窄到只能容纳善良纯粹和美好。读她的诗句,让人很自然地想起几个字眼——素心,见素抱朴,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故事。《老子》曰:“见素抱朴。”见,乃现也,是呈现,推出的意思。素,没有染色的纤丝。见素,这两个简单的字有素净清浅的美意,轻轻地从唇边呼出,仿佛春天里的微风,遇见倾心的美景。在这个春天里,遇见朱红蕾的文字,便是遇见美好——那素净的文字,会让你心生欢喜,心生敬仰。
在她的笔下,越是简单的字句,往往越有深意,那是因为生活的本真就是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她的生活里,最动人的不是天下大事,不是人间传说,而是文字里最真的感情,最诚挚的信仰——在春天里,她为遇见三个建筑工地的底层劳力者而哭泣:“灰尘叫嚣着,覆盖了天地。无法呼吸,我必须仰视,这一切,这个春天真的没有故事,我奔涌的泪水,逆风,奔向哪里。”在做志愿者的时候,她感觉“疼惜的火山就要爆发,可我们只是借着一本书的力量平息了一切……坚强是一朵花,一朵拒绝沉痛的花”。当代中国,抒情诗一直是主流,而叙事诗,尤其是好的叙事诗,极其难得。大多数的诗人笔下多的是个人的风花雪月,却少了一些关于民间疾苦的收集与表达,因此,诗歌也就很难真正走近民众。而朱红蕾,恰恰是一位既能够深入生活,又具有悲悯情怀的诗人。
红蕾写诗歌,也写散文。在我看来,她的散文更多的是用诗词的语言和思维去描摹生活表现生活。在她的散文《清明》当中,由清明节气的由来,到牧童杏花雨,再到故乡老宅里怒放的梨花;从亲人的别离再到《清明上河图》里那回不去的光阴,以“通灵的清明雨”为主线贯穿全文,阐释了生命的轮回之美,很好地体现了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在散文《本草江湖话人生》里,作者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起,联系《诗经》里的本草,纵横几千年的时光,阐释了草木的本心:“花草是有灵性的,她们虽不说话,却有着人类无法到达的境界。百草有百草的活法,人有人的选择……百草们悲悯天下,人类有着善良的天性。生命清浅,且让我们怀着一颗澄澈之心,活好当下。”朱红蕾就是这样一位素心抱朴的人间歌者。如果用心去读她的文字,你会发现那一字一句都是从笔端流出的真性情,都是写作者用心去书写的。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哗众取宠,只是因为喜欢文字,所以作者愿意以执笔的姿态来面对这个世界。
红蕾是一个很纯粹的人。她热爱文字,热爱花朵,热爱绘画和书法。在她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和纯净,没有风姿万种,惟有波澜不惊。她的文字世界就像美好的大自然般,充满了灵气,静默不语,却是深情款款——生活,只要你愿意,可以是充满诗意的。作者以或深或浅的笔触让生活变成了铅字,向这个世界输送着正能量和美好。如若,她的视野能再开阔些、大气些,文字是不是就更有气象呢?
《水韵沙澧》文艺副刊是漯河文艺爱好者的一个精神家园。本刊的宗旨是一如既往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美的精神食粮,为传播先进文化不遗余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推出更多的新人新作,为我市的文化建设备足后劲。因此,我们会对那些有创作潜力的沙澧写手加大扶持力度,对水平较高的作品将集束刊发;也会不定期推出各类体裁、题材的专版,甚至会推出个人专版,并为其举行作品研讨会等。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