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晨阳
“自‘阳光漯河’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市司法局高度重视,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全力推进落实。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制订方案、推进工作台账。将承担的7类22项行政权力事项全部对外公开,梳理规范办事指南,完善服务流程,实现一窗受理、一站服务。同时,出台权力运行监督制度和规范权力运行违规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梳理廉政风险点,盯紧重要部门、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加强对工作人员履行职责、行使权力的监督,努力打造‘廉洁高效’阳光司法行政新形象。”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新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狠抓工作落实。认真落实《河南省党务公开实施细则》,扎实做好党务公开工作。深入推进公证“放管服”改革,加强行业监管,清理证明事项,推进减证便民服务,提高公证服务质量。特别是上级明确的36项公证事项,让当事人最多跑一次。加强“互联网 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梳理5类12项专项权责清单纳入“互联网 政务服务”平台。严格执法监督,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升级“12348”热线平台,设立综合业务投诉座席,受理司法行政业务投诉,强化执法监督,并将监督检查结果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切实做好监权透明化。
健全服务体系。以全面推进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实体平台、网络平台、热线平台建设,丰富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目录,探索创新法律服务方式,发展壮大法律服务队伍,全面提升法律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