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3月19日 星期

舌尖上的春天
■特辑

食 春

■特约撰稿人 吴继红

一年四季,我最爱是春天,不仅因它的花红柳绿,还因可赏春花食春菜。

宋代姜夔在《扬州慢》中曾说“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东坡先生也说过“时绕麦田求野菜,强为僧舍煮山羹”。记忆里,最先露脸的就是荠菜,刚出正月它就翠生生的迎风招展了。荠菜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俗名又叫地菜、清明菜,它不仅味甘,而且色泽嫩绿,词家辛弃疾就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吟诵。每年开春,我与小伙伴们一起挎上竹篮,漫坡遍野地寻它们,打牙祭。挖回去之后,母亲把它洗净沥干了水,掺了粉条、豆腐或打上两个鸡蛋剁了馅儿包饺子吃,那份鲜美,现在犹自记得。

其次是车轮菜,《苤苡》中说:“采采苤苡,薄言采之。采采苤苡,薄言有之。”苤苡就是车轮菜,诗的意思是:“好新鲜的车轮菜呀,快来采呀,谁采了归谁啊。”车轮菜学名叫车前子,可以入药,我们挖回去之后,洗净晾干,可以凉拌了吃,也可以晒干了当茶叶泡茶喝。

口感次一点的是灰灰菜、面条棵等,它们虽不如荠荠菜鲜美,下到面条锅里却也别有一番风味。还有就是白蒿,它不仅是味道鲜美的野菜,也是一种药材,每逢清明之际,正是白蒿繁茂之际,上坟祭祀的人络绎不绝,人们纷纷采集白蒿治病或解馋。蒿的种类较多,在《诗经》中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苹即陆生白蕃蒿,俗呼艾蒿,而“于以采蘩,于沼于让”,其中的蘩是指水生白蒿,《本草纲目》中的白蒿则为蒌蒿。“蒌蒿满地芦芽短,桃花流水鳜鱼肥”,多么让人流口水的诗句,可惜的是,我们那时候吃到的只有蒌蒿,没有鳜鱼。

还有就是生长在河边水畔的水芹菜,也就是“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中的荇菜,吃起来清脆爽口,别有一番滋味,远非我们人工培植的西芹可比。试想,在那个风雅颂的时代,有窈窕淑女采摘着参差荇菜,水芹和爱情的香味一起在河面上随风飘荡。此情此景,如何不动人?只可惜那个时候我们尚不识诗经之文雅,只顾得顽劣和埋头采摘,一心想着满足口腹之欲,回想起来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初春的野韭菜也是脆嫩爽口,野味十足,是我们经常挖的,也是人们品尝春天调剂春天的上品,唐诗人杜甫就曾留下“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佳句,民语也说“三月新韭胜似肉”,读来令人口水直流。在我们这里,野韭菜又叫“宅蒜”,因生长在地头沟畔所以生得根大叶肥味鲜,采回去摊煎饼、下面条都是不错的选择。

吃完了野菜还有各种花。春天一到,花儿开了。最先出现的是构树的花,绿油油的、毛茸茸的,小手指长短,洗干净直接拌了盐、面,上笼屉蒸,吃到嘴里绵软香甜,看在眼里鹅黄碧绿,煞是好看。其次是梧桐花、榆钱,梧桐花则先得用盐腌渍,把花里的水分拧干,然后再拌面蒸,要不会有一股涩苦味儿;吃榆钱时则有一番讲究,说是榆钱饱了收成就好,榆钱瘪了收成就会不好。

在书上读到古人食花也是各显神通:樱花泡茶或做成樱花酱,盐腌渍后做成盐渍樱花,还可以做成樱花蜂蜜、搭配面包片,做饼,做团子,泡茶,调酒;梨花过一下沸油,除去苦涩味,放糖来吃,或拌面入笼蒸,再添精盐,麻油,食来清香宜人;牡丹花做糕点、酿酒,或煎、炸、汆、蒸、酿,或配以山珍海味做成牡丹银耳汤、牡丹花熘鱼片、牡丹花里脊丝、牡丹花粥等清香怡人;还有桃花粥、玫瑰花饼更是让人心生向往。

美食家“东坡肉”的创始人、一代文豪苏东坡道:“蔓菁宿根已生叶,韭芽戴土拳如蕨,烂蒸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

春天真好,一起来食春吧!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