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沙澧楼市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5月15日 星期

我和房子的故事


■穆喜才

当我看到职工住进宽敞明亮、装修别致的住房,看到小区物业管理规范有序,不由得回想起我在中国人民银行漯河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工会工作时发生的租房、分房、管房的故事……

租房

1986年,大学毕业后的我被分配到人民银行工会工作,领导交给我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为行里新进职工租房子。我起初认为这项任务很好完成,可经过几天的调查才知道这个任务并不容易。我几乎跑遍了漯河的背街小巷,终于找到了一幢两层小楼,按每家两间来分,可住好几户。领导看过后,比较满意,可当分房时,大家都不愿意住临街的顶层,原因是临街热闹、没有隔热层,而且后面正对着厕所,臭味很重。刚结婚不久的我耐心做妻子的工作,主动跟领导说:“别人不住,我住,因为我是工会人!”我还向领导建议:“行里要尽快买房,租房必定不是长久之计。”

经过全行职工的共同努力和领导的大力支持,1988年,我行终于购买了一个单元(能居住12户)的房子,但房少人多,20多名职工都要住进去,我们只能为4家大户各分一套,其余的合住。因为我有小孩,于是住进了合住的两室一厅的大房间(14平方米),一个已结婚但还没有小孩的同事住进10平方米的小房间,还有个未结婚的职工在七平方米的厨房住,大家共用客厅、卫生间。

其间发生的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一名职工的妻子要分娩,我费了好大劲为他们租到房子,结果房东一听说有孕妇而变卦。我又跑了几家,可结果都一样。我只好动员其他职工出去租房,以解决那名职工的租房困境。问题最终解决了,但我们工会人心有不甘,总感到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的责任没有尽到。要彻底解决问题,就要加快家属楼的建设进度。

分房

1990年,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职工代表的监督下,人民银行的家属楼提前一年竣工了。我们终于熬过租房、合住的时光,可以一家有一套房子。大家欣喜若狂,但如何分房的问题随之而来。

当时,我担任人民银行工会办公室主任,领导要我牵头和工会职工代表组成分房小组,拿出切实可行的分房方案。我深感责任重、压力大,因为福利分房关系职工的切身利益,来不得半点马虎。我记不清走访了多少单位,认真借鉴他们的经验,把年龄、工龄、职务、职称等内容都考虑在。除此之外,我提出的两条建议受到领导和大多数职工的赞同。我说:“我是土生土长的漯河人,我认为应该给老家不在漯河、支援漯河建设的外地人加几分,给获得上级表彰的先进工作者加几分。”分房方案经职工代表讨论20多次、改稿20多次,最终在三个月后定稿。看到同事拿到新房钥匙时的高兴劲儿,作为工会人的我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管房

光阴似箭。2010年,随着住房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银行家属院的房子已按政策作价分给个人。随着人们住房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我行60%以上的职工已不在家属院居住,单位出资负责家属楼的物业已经不现实。我开始探索物业管理的新路子。我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向垃圾站的负责人承诺年底以前把垃圾费交齐,要求他们马上清理家属院的垃圾,解决燃眉之急;二是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按照全市最低价收物业费;三是向单位领导建议,为家属院整修墙面、路面,购置新大门和监控设备;四是全力寻找物业管理机构,把家属院的管理推向市场。经过一年的工作,我们收足了物业费,创造了了良好的居住环境,为移交物业公司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年,人民银行家属院顺利移交给物业公司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职工住房条件的极大变化我们有目共睹。回顾我和房子的故事,我倍加珍惜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这条路虽然艰辛,但我很自豪。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