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为华
根据新时代漯河发展的需要,市委提出了“四城同建”的城市定位和奋斗目标。打造漯河“名片”、铺陈漯河“底色”、烹制漯河“味道”、镌刻漯河“符号”,彰显了漯河自身特色优势、增强综合实力。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也正是为了实现漯河人民生活幸福感的普遍提升。因此,“四城同建”不仅是市委、市政府正确的决策部署,更应当是我们每一个漯河人同心齐力共创美好明天的责任担当。
放大特色优势
漯河自古就是水旱码头,历史悠久。传统交通区位优势显著,文化底蕴厚重,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造就了“中国食品名城”、“中国汉字文化名城”等闪亮金字招牌,在全国发展的大局中有一席之地。
面对我们奋力拼搏取得的成绩,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放大交通区位、食品产业、生态宜居、汉字文化等特色优势,强化以产兴城、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在塑造“四城同建”新优势中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建设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要优先打造现代物流中心、医疗服务中心、职业教育中心、体育赛事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不断增强漯河在豫中南地区的辐射影响力和引领带动力。建设中原生态水城,要持续做好“河”“湖”“桥”“绿”四篇文章,让漯河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尽显自然环境之美、景观风貌之美、文化特色之美。建设中国食品名城,要坚持以食品工业“制造、智造、质造”为重点,着力打造纵、横两大链条,搭建会展、研发、检测三大平台,完善产销对接、质量标准、监测预警、安全追溯四大体系,推动全市食品工业做新、做优、做强。建设中华汉字文化名城,要推进汉字文化传承弘扬、汉字文化标识体系建设、汉字文创产业培育、汉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五大行动”,不断提高漯河的文化软实力。
承续优良作风
优良的作风是保持良好形象、保持强大战斗力的重要法宝。自2018年4月底以来,全市开展深入纠“四风”持续转作风行动,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以空前的力度狠抓各项工作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凝聚干事创业巨大力量,扎实推进“四城同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把“四城同建”作为工作的“主战场”,作为检验作风的“试金石”。以作风建设推动“四城同建”,以“四城同建”项目建设锤炼干部作风。“四城同建”关系我市改革发展大局、经济发展大局和产业发展大局。项目建设是“四城同建”的基础和载体,只有涉及“四城同建”的重点项目落地生根,经济发展才能枝繁叶茂,漯河才能更加精彩。所以,各级党员干部要将作风建设的成效体现在“四城同建”项目建设上,主动作为,招引一批“高精尖”优质项目落户漯河,推动“四城同建”项目建设实现大突破、大提速,招商引资实现新跨越。
二是要在本职岗位上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面对新定位新目标,党员干部能否负重前行,担当起实施“四城同建”的使命任务,需要学习革命先辈追求一流、勇攀高峰的优良作风,从做好每项工作、解决好每个问题做起,担当作为。要敢于同强的比、向高的攀、与勇的争、跟快的赛,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魄,撸起袖子加油干,推动漯河高质量城市建设向一流层次不断迈进。三要加强督导,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哪个环节执行力不到位,做到工作抓一项成一项。全市上下要以作风扎实促工作扎实、以作风转变促工作转变。坚持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抓好“四城同建”的每一项具体工作,要反复抓连续抓,长期坚持,一步一个台阶地向前进。
建设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中原生态水城、中国食品名城、中华汉字文化名城,是新时代漯河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愿景和战略定位,是凝聚全市人民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指向,具有战略性作用和全局性意义。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全力推进“四城”建设,让漯河光耀河南,以漯河更加精彩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浓彩。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